萧万长:有必要建立区域性的货币稳定机制(视频)

在台湾,副总统萧万长周四在一场公开演讲中倡议,为了防止某些国家宽松货币政策,造成输入性通货膨胀,有必要建立区域性的货币稳定机制。

下载视频Opens in new window ]

萧万长周四上午出席台湾经济研究院主办的“亚洲政经景气展望”研讨会,不点名地提到了以美国为主的“主要国家”现阶段采取的货币宽松及扩大支出的政策,对货币实质购买力造成的影响。萧万长说,短期因素造成的物价上涨容易克服。但货币因素造成的输入性通货膨胀,我们应该更审慎地研拟因应作法:例如分散进入来源,以及建立一个区域性的货币稳定的机制。

但萧万长并没有进一步阐述,这个"区域性货币稳定机制"如何组成,特别是中国大陆应该扮演的角色。
萧万长说,回顾过去十五年来的几次经济危机,包括九七年亚洲金融风暴、○二年网络股泡沫化,以及○八年世界金融危机,虽然都重创了亚洲经济,但全球经济中心向亚洲转移的大趋势,却仍持续进行。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的估计,亚洲开发中国家的GDP占全球的比例,从一九九七年的百分之十八,攀升到二○一一年的百分之二十八。这些国家平均经济成长率,也高于全世界平均值。

在亚洲成长和中国崛起的双重带动下,萧万长指出,台湾将进入“黄金十年”的超级成长循环。两岸人员往来和投资的增加,会让台湾品牌日趋重要,观光业也可望成长。台湾很有条件成为大中华的研发中心,以及亚洲高科技产业的筹资中心。

因应这一波原物料上涨的通胀压力,萧万长认为,台湾要加强在关键材料、绿色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特别是在日本大地震之后,全球厂商都意识到分散原料和半成品供应来源的重要性,促使日本厂商加速将部分高科技关键材料移往海外生产,台湾可望在这一波趋势中受惠。

针对原物料取得议题,台湾经济研究院院长洪德生则认为,台湾以往思考东南亚地区的布局和切入点时,比较重视与东盟的贸易关系,但除了贸易外,原物料和稀有资源的取得也愈来愈重要,东盟的后进国家,例如缅甸或柬埔寨,都掌握了重要的资源,而且比重很高。台湾规划未来经济发展时,必须将这部分一并纳入考量。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李潼发自台北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