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号是国际盲人日,来自深圳的盲人占林跃和两名公益志愿者在深圳迅雷公司总部前上演行为艺术“能让我读懂你吗?”,呼吁迅雷产品能支持读屏软件,方便盲人上网。此前的9月23号国际聋人日,多名听障人士在深圳和郑州的医院门前高举“如何问诊?难言之隐”的牌子,呼吁医院为听障人士就医提供手语服务、文字提示,以解决听障人士就医难的现状。
今年8月1号起,中国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开始实施,其中规定,公共服务机构和公共场所应当创造条件为残疾人提供语音和文字提示、手语、盲文等信息交流服务,并对工作人员进行无障碍服务技能培训。此外,《条例》还规定,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为有需求的听力及言语残疾人提供文字信息服务,并为视力残疾人提供语音信息服务。
对于中国国务院颁布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北京益仁平中心常务理事陆军评论说,
“这个条例的发布有进步的地方,但也有一些缺陷。很多条例规定的地方,没有强制力,没有可操作性,执行力不够。另一个缺陷是,对于残障人士权利受到侵害的情况,司法救济的途径相关规定不够,所以导致条例发布以后,现有的情况变化不大。”
北京益仁平中心网站资料显示,9月17号,3名残疾人在郑州火车站东广场上表演了一场名为“砸锁”的行为艺术,抗议郑州火车站管委会用铁链锁住无障碍通道。而根据8月1号开始实施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城市的主要道路,应当配备无障碍设施,人行道交通信号设施应当完善无障碍服务功能,公共交通工具应当达到无障碍设施的要求,适应残疾人通行的需要。
陆军认为,目前中国的残障人士要实现“无障碍出行”,还面临很多困难。
“现在的情况,一方面是无障碍设施的建设还远远跟不上。另外一方面,现有的无障碍设施,它的可及性非常差,很多无障碍设施是被弃之不用的,或者说根本没法用。比如说,有一些盲道,都是断头路,没法用。还有,比如说北京地铁,它有一些升降的装置,但是没有人值守,残疾人也没法使用。还有一些无障碍通道,因为所谓的不安全、使用率不高等原因,被上锁或关闭。这些情况都说明,已经建设的无障碍设施,它的使用率迫切需要提高。”
深圳视力残疾人士杨仁良表示,深圳地铁的无障碍设施还算完备,但除地铁之外的很多公共交通工具和道路,无障碍设施严重欠缺。
“出了地铁以后,盲道走到半路不能用,路口的红绿灯没有明确的提示,比如应该过还是不应该过,哪个方向在响。再比如深圳火车站,在罗湖,坐动车的话,下去的时候没有升降电梯,只有扶手电梯,而且是比较高的,另外有一边是一台阶一台阶走的,坐轮椅实在是没法下去。”
杨仁良认为,中国现在很多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是由健全人士主导的,没有听取残障人士的意见,所以很多在健全人士看来已经不错的无障碍设施,存在诸多问题,无法满足残障人士的无障碍出行需求。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林坪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