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学者、宪政学家张博树撰著的《我与中国社科院——后极权时代思想自由抗争史的一段公案》,这个周末在香港由晨钟书局出版、田园书屋发行推出上市。
原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学者、宪政学家张博树在2009年底遭到除名,他随后发起与中国社科院的论战,在交涉不成的情况下,他又发起诉讼,于今年1月向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递交了起诉书。此事件成为中国学界的公案,引发社会的巨大反响。

《我与中国社科院》这本新书由由浦前编,分为“正编”、“副编”、“另册”三个部分: 正编部分是张博树遭社科院除名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也包括张博树的多篇重要文章及相关资料文献。副编部分是此事件发生前后,知识界、传媒界及网民对张博树本人遭社科院除名的诸多评说与报道,另册则包括了社科院的文件。
受台湾东吴大学邀请,目前正在台北讲学一个月的张博树,接受本台记者长途电话访问时表示,“之所以要出这本书,最基本的一个考虑就是在我身上发生的这件事,不是纯粹我个人的事情,的确折射出来中国现在转型当中,学术自由和学术控制,言论自由和言论控制,这样一种博弈当中,我经历的事情应当说是比较典型的一个事例,或者是一个案例,这些案例对于今天的中国可能还具有一些启发的价值或者叫做普遍的意义。所以出这个书,是想通过这样一件事情的讨论,把这件事情记录下来,反应今天的中国正在发生的一个变化”
记者,“会担心因为这本书的关系,会再引起有关单位的不满或者今后为你增加一些困扰或麻烦吗?”
张博树,“我所讲的话,我所写的书,我都是负责任的,也包括对社科院这件事情,整个二十年的博弈过程的一个叙述,如果说我因为这件事情回到北京以后,有关单位觉得这件事情又触犯了他们,或者再给我施加什么压力,那我也有这个准备,说的都是实话,我们光明磊落”
张博树也是独立中文笔会会员,现任理事会候补理事、自由写作委员会委员。东吴大学与独立中文笔会将于5月20日在台北联合举办 “张博树《我与中国社科院》新书发布暨两岸精神创造、知识生产者的学术自由座谈会”。多位台湾的重要学者、知识分子将出席与谈。
将为这场研讨会担任主持的独立中文笔会自由写作委员会协调人孟浪告诉本台记者,“把他从中国社科院驱除,这一事件和去年年底包括刘晓波、谭作人等等独立的知识分子,他们为中国的人权做一些事情,包括零八宪章等等受到整肃,都是相关的去年中国出现的反改革、反普世价值的一股逆流背景下出现的,那么我们觉得这样一个情况,应当对张博树这样的捍卫理念从事思想学术创造的学者、作家应当要予以保护,鼓励他们创造性的思想活动和创造活动”
张博树的遭遇并非个案,中国学者对专制思想体系的反抗在近期开始井喷,今年3月21日,中国政法大学宣布以“没有教师资格证”对副教授萧瀚停课的处罚,引发萧瀚与校方的公开争执;4月9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副教授杨支柱,因为“生育第二胎”而遭到解职;最近本台也报道过的历史教师袁腾飞因为对中国当代历史和毛泽东的另类评价而受到左派围攻,再在都说明了中国政府无法容忍独立而批判的声音。
对此,上海某大学法律教师李绍章(网名“土生阿耿”)表示,“作为国家机关,都有义务保障公民的监督权力,所以发生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发生的一系列的事情,我认为从法制的角度来讲,我认为不仅仅是一个教育、科研事件,也是一个法治事件,对公民的监督权力和监督自由应当得到充分保障,这样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才能够积极向前推进”
知名80后作家韩寒在星期五发表标题为“那些洗不干净的葱们”的博客文章。他表示,任何年代,就算像洗菜一样洗脑,总有那么几颗葱是洗不干净的,“我不想去探讨什么谁有评判另外一个人的思想是正确和错误的权利等话题。一切有利于他的利益和权力的,当然就正确的,相反当然就是错误的,只要掌握了这个规律,你就不用沉溺和揪心于什么错误和正确的判断了”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驻香港特约记者心语的采访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