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博树新书「我与中国社科院」在台北上市(视频)

由香港出版的,独立中文笔会作家张博树的新书「我与中国社科院」星期五在台北上市。自由亚洲电台记者胡汉强报导

0:00 / 0:00

下载视频文件Opens in new window ]

在「六四」二十一周年纪念日前夕,今年三月被中国社科院扫地出门的原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学者、知名宪政学家张博树的新作《我与中国社科院——后极权时代思想自由抗争史的一段公案》星期五在台北上市。创下了作者在北京,出版在香港,发布在台湾的两岸三地大平台的新纪录。

香港发行人,著名诗人孟浪,将普通的新书发表会提升为由两岸学者对谈的「两岸精神创造,知识生产者的学术自由谈」的深度研讨会。孟浪在开场白中强调,这本书的出版搭起了两岸三地平台,这个可喜的现象将推动两岸公共领域的探讨。

张博树在发言中表示,他的书其实很简单。他在社科院二十多年,被扫地出门的原因即复杂又简单:自己的定位和社科院定位不一样。自己想说实话,做一个学者应做的事。而社科院是党的机构,马列阵地,党中央的智囊。

正在台湾中研院作博士后研究的前天安门学运领袖王超华,回忆起八十年代和张博树在社科院交往。她说,八十年代的社科院很有号召力,至今还有人抱怨她在天安门学运期间,把十二名社科院学者带上广场。王超华认为任何官办的大机构都有依附官方的一面,可是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会有正面的作用。

张博树是应台湾东吴大学之邀,目前正在该校政治学系讲学。孟浪强调,两岸处在社会转型的不同位阶与面向,却都面临涉及精神创造、知识生产者思想自由、学术自由践行的重要议题,张博树的新书、张博树的“公案”是一个继续提起争议、鼓励争议的引子,有助于两岸建制内外及社会各界,在汇入现代宪政文明潮流的大趋势中,普世价值认知差异的弥合,及共识的构建。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胡汉强发自台北的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