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法治蓝皮书》“建议”反腐立法

中国官方智库社会科学院3月18号发布的2015年《法治蓝皮书》呼吁,出台国家反腐败立法,公示反腐查扣的财产流向。有学者认为,中共党内反腐运动由于缺乏必要的司法和舆论监督,已进入瓶颈。

中国社科院的蓝皮书全称《法治蓝皮书:中国法治发展报告(2015)》,3月1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中国官方中新网的报道说,报告在回顾2014年中国大陆法治现状的同时,也对法治发展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及2015年中国法治发展形势进行了展望。

蓝皮书称,中国的反腐风暴在过去一年令全球瞩目。周永康、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一批曾经位高权重的党政高官被查处。中国全国检察机关在2014年查办的职务犯罪数量比2013年同期攀升,2014年前三个季度立案的贪污贿赂犯罪案件的数量同比增加9.9%,涉案人数上升5.6%,显示检察机关反贪工作效果显著。

但蓝皮书也指出,国家立法仍是反腐立法体系中最欠缺的环节,腐败等职务性犯罪事关政府的公信力,也对政权的合法性构成威胁。蓝皮书呼吁尽快出台有关行政职权、财产申报,以及查办反腐败案件的法律制度;在涉及工程建设、房地产、国土资源、金融证券以及铁路、交通、石化、电力、电信等重点领域实施行贿犯罪的档案查询制度。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贺卫方就此表示,在中国大陆,由于长期缺乏必要的司法和舆论监督,源自中共党内的反腐败运动目前正面临瓶颈。

“这个国家的腐败根源到底在哪?非常重要的是,权力过于集中,缺少来自新闻自由、司法独立、民主制度对这种集中权力的监督。单纯靠党内纪检机构哪怕是大刀阔斧的惩处,其实是根本远远不够的。”

贺卫方教授指出,虽然中国目前“打老虎”式的反腐败受到民众关注,但却不能解决源于体制的大面积腐败问题。

“根本的问题在于,我们这样的体制在不断地增长,或者说维护一种腐败的机制。需要做的就是,要推动民主宪政体制去抑制腐败。但我们现在,没有看到这样的发展迹象。”

中国社科院的《法治蓝皮书》还建议,当局在查处腐败案件过程中,应该及时向社会公开并公示贪腐案件所查扣财物的查抄、流向、处置等情况,以免出现糊涂账现象。并可以考虑将没收的部分财物投入社保、民生,让社会共享反腐败成果。

中国民间要求官员公示财产的呼声持续不断,但当局对此的打压却日趋严厉。在北京的维权人士胡佳认为,在缺乏法治和舆论监督的前提下,官方智库社科院的建议无异于一座空中楼阁。

“怎么知道是充分公开了呢?中国政府历来是国库通党库、党库通官员的个人私库。流向是一笔糊涂账,比如说福利彩票、百姓交通卡里的押金利息流向等都没有给社会公示过,这些所谓查扣贪官的财务由司法方面充分公开,有这个渠道吗?”

贺卫方教授也认为,中国大陆缺乏官员财产公开的立法,因此难以构成有效的司法监督,同时官员个人的私有财产也无法得到法律保护。

中国社科院《法治蓝皮书》还建议,中国的反腐败国家立法应包括:制定反腐败基本法、专门和配套法律,增强对现有立法的协调统一,实现国家立法与中共党内法规的衔接等。

(记者:何平 责编: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