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校大门前由江泽民亲笔题字的“中共中央党校”校名卧石,最近被移至校门内办公楼主楼之前。在31号的一次记者会上,路透社记者询问此举是否意味着对江泽民的不尊重; 中央党校政法部常务副主任卓泽渊回答说,这并不意味着对江泽民的不尊重。他还说,“我们一如既往地尊重他。”
中国向来号称“礼仪之邦”和“诗的国度”,而礼仪和诗多由象征主义结撰而成,造成了中国现实政治多象征主义这个事实。参加过文化大革命的人,无不对此有深切体会。在文化大革命中,对政治象征主义的琢磨和解读,是一个人政治嗅觉是否敏感的表现。
中央党校将由江泽民题字的“中共中央党校”校名卧石从大门前搬至校内办公楼前这个举动,当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校园景观问题。美中科技文化交流协会会长谢家叶博士表示,校名卧石位置的变更,是中央党校一个有意无意的暗示:题字人退休后的位置不应在大门口众人瞩目的地方,而应当是校园里面傍晚后灯火阑珊的地方:
“意思就是说,你已经退休了,不要在显著位置上发挥政治作用了,应当退隐幕后了。”
美国俄克拉荷马中部大学西太平洋研究所所长李小兵教授说,江泽民题字卧石的搬迁,可以看成是中央党校的一个政治表态:
“事情反映了党内斗争的激烈程度…… 表示(党校负责人)对新领导跟得紧。”
对中国前领导人江泽民,有各见仁见智的评论和评价。互联网上时常有关于江泽民处境的猜测和传言。美中科技文化交流协会会长谢家叶博士表示,江泽民见证了中国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
“江泽民本人代表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历史时期……. 过失、错误肯定是有,但是这些过失错误也是中国现行政治制度带来的问题…… 我们要找到中国制度上面根深蒂固的问题,以及 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不能说是他(江泽民)一个人做出来的(过失或错误),也不能说 是一批人做出来的。”
李小兵教授表示,把历史上出现的问题都算在某个领导人身上是一个不幸的事实:
“我觉得江泽民还是功大于过。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设计师,江泽民是工程师…… 因为没有民主机制-- mechanism,所以个人就成了体制的牺牲品。”
李教授表示,当下清洗郭伯雄和徐才厚等势力的斗争必将影响到对江泽民政治遗产的评估,而这场斗争将来告一段落的时候,人们也许会发现,中共历史上实际上只剩下两个重要里程碑了:第一个重要里程碑是毛泽东和邓小平,第二个重要里程碑就是习近平和李克强。江泽民也许将成为中共历史上一个过渡人物:
“当前的斗争原以为应该告一段落、见好就收,现在看来还在继续深入发展。”
(记者:杨家岱 责编: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