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 0:00
中国官方的新华社23号一篇以反腐为题的述评告诫官员说,有了权不可任性。文章批评一些官员“无视规矩,自行其是,毫无戒惧之心”。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经济学家徐滇庆说,深化改革是防范贪腐的重要途径之一。
习近平主席大力推动反腐以来,中国揭发出一些恣意妄为、自作威福的贪官。这些人得志便猖狂,在不同程度上都很“任性”。不过,也有些贪官本非任性之人,贪污的动机也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任性”。网上有一篇题为“徐才厚同学,你怎么混成如此下场?”的文章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在空调并不普及的年代,徐才厚一位老同学提出为他在屋里装个空调;“徐才厚吓得直摆手:‘不行不行,首长家里都没有装空调呢,我哪敢’!”徐才厚做人之谨慎小心一至于此!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经济学家徐滇庆指出,从个人性格作风上寻找贪腐原因不能说毫无道理,但没有抓住要害。徐教授说,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并未深入进行市场化改革—这才是发生贪腐的根本原因:
“在转型过程之中,市场和政府计划同时并存,政府手中有大量权力来分配金融资源、物质资源、人事资源。”
徐滇庆教授表示,问题的解决之道在于加速推行市场化改革:
“(反腐)治本的方法,就是加速改革,迅速限制官员权力,把真正的权力交还市场。”
北京律师谢燕益也表示,以牺牲民主、牺牲权力制衡来保证政府效率是靠不住的。他说,政府本身并不能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体:
“其实政府并不能发展经济,发展经济主要是靠公民和企业,社会事业主要靠社会组织。”
谢律师说,不能把腐败根源简单地归结为官员的“任性”:
“官员不任性就会不贪腐— 这个逻辑肯定是荒唐的!”
谢燕益律师表示,反腐应与政治民主化齐头并进:
“(当下的反腐)没有与人民的权利、人民对民主法制的期望有机地结合起来。”
(记者:杨家岱; 责编: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