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呼吁培养“战略知识分子”

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下属网站,最近推出了一个专题讨论,要求中国社会重视所谓的“战略知识分子“。该专题认为,目前中国处在大变革和转折时期,需要一批雄才伟略的知识分子贡献他们的智慧。不过许多分析人士认为,中国目前的体制之下,这类”战略知识分子“难以立足。自由亚洲电台记者石山的报道。

人民网下属的人民论坛,最近刊登了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正中的文章,呼吁培养“战略知识分子“。该文表示,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出现了分化,一些人调整立场和话语方式,推出文化口红和心灵鸡汤式的知识,另一些人虽然保持着知识分子的立场,但在社会上少有话语权。

该文说,中国近代的大师,无论是文学、艺术、科技和政治等领域,基本都是民国时期教育出来的知识分子,49年之后这样的知识分子人才凋零。这个最先由钱学森提出来的问题,目前仍在拷问全体中国人。

人民论坛另一篇文章提出要对这个问题进行争鸣,认为目前中国正处在大变革、大发展和大转折的历史时期,战略问题异常突出和重要,中国需要一批胸怀广阔、有雄才伟略的大专家和大学者,为国家民族兴旺付出大智慧。

在美国的中国学者程晓农分析说,这个问题被公开提出,说明北京对自己未来的走向产生了混乱。

“在过去这几年当中,中国政府的高层确实有一种动作:出很多钱要求体制内的知识分子为政府出谋划策。这个谋和策通常(是针对)这些所谓的大的方针、方向方面的问题,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还有其他一些机构里已经出现不少了。这个现象本身反映了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的高层现在是处在一种对未来局势、对自己的施政方针缺乏自信。中国现在的政府高层其实是处在一种困惑当中。”

八十年代在中国体改委工作多年的程晓农表示,八十年代初期,中国当权者的的目标和社会民众的社会目标基本一致,因此能够容纳一批独立知识分子,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做出独立分析判断,但在目前,当局和民众的目标已经出现了重大分歧。

“它所要的只是帮当局脱离困境的一些谋略,而不是帮这个国家脱离困境的谋略。因为在今天的中国谁都看得很清楚,中国如果没有根本性的政治上的改变,中国的问题是无法解决的。所以,可以说这种局面的出现本身就是当局施政所造成的。剩下的一个问题就是中国还可能有人出来为当局谋划,提供它所想要的所谓治国的谋略吗?我对此表示怀疑。”

中国没有“战略知识分子”?程晓农认为,中国缺少战略知识分子是中国政府政策的一个结果而不是原因。

美国纽约城市大学政治学教授夏明认同这个分析。他认为,中国并不缺乏立场独立而又有战略眼光的知识分子,但目前中国的社会环境无法包容他们。

“我不喜欢用‘战略知识分子’。其实就是‘独立知识分子’,也就是说知识分子有独立人格,有自己的独立的判断,而且对社会的重大问题是跟历史的过去和未来都是相吻合、最大程度上的符合,而且同时也跟世界各国的经验也是最大程度的相符合。然后对中国的社会进行大的评判;对中国的历史未来进行把握;对目前的政府现行的政策进行检审;对政府错误的政策和错误的走向进行批评。我觉得中国不(是)缺乏这种独立的知识分子,而是说什么时候中国政府能够放开舆论管制,能让他们的声音被大家听到。”

“十室之家必有贤才”,夏教授认为,只有一个自由、宽容的政治和文化环境,才能使这些人脱颖而出,他们的声音才可能为社会所接受。

“这些问题就不仅是说官方在打压,另一方面,中国所有的社会科学的杂志授从于宣传部的。你就想想,如果是宣传部在管中国的所有的社会科学,都是在党委、在宣传部的控制下,请问一下,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培育‘战略知识分子’?尤其(是)中国共产党长期表现的不宽容,在打压任何有创造性的知识分子。”

他分析说,所谓战略知识分子或者独立知识分子,必然对国家和国际前景有独特的观察和分析办法,并且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有深刻认识,而在中国,这种认识被当局牢牢压制,所以所谓中国缺乏战略知识分子的问题是定位错误。

程晓农也认为,在一个由当局垄断信息和意识形态的国家,最高当权者本身缺乏包容和接受的心智,不可能有所谓“雄才伟略”的战略知识分子,而中国历代朝代末年的“人才凋零”,都说明了这样的问题。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石山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