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海外侨界使用的中文,以繁体字为主。美国旧金山华人社区的100多间中文学校,超过2/3教繁体,不到1/3教简体。
曾担任旧金山圣安中文学校校长,如今仍在热心从事中文教学的于爱珍,出生于中国大陆,在台湾受完整的中文教育。她表示:终于等到有大陆人士提出恢复正体字,也就是大陆人所说的繁体字。她说,中国的文字是艺术,形成有它的根源:“中国文字的形成是根据‘六书’,一点一横一捺都是有意义的。要简可以,但不能把它的根据去掉了。‘六书’就是:象形、指事、会意、谐声、转注、假借,每一个字都是这么来的。并不像英文的‘书’字‘Book’,完全看不到‘書’的形象。”
顾丽青则是以简体字教学的“黄河”、“长江”两间中文学校的校长,她说,中文从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一直都在简化。目前的汉字简化,符合历史趋势。她并且指出,汉字固然是艺术,但它首先是工具:“简体字很明显的就是容易学,这就是它最大的优势。语言就是个工具。所以我认为简体字这个趋势,应该保持下去。”
顾丽青并以她教美国出生的华人孩子认字为例:“你想想看,那个‘學’字,16划,简体‘学’8划,对一个初学者来讲,简易程度是可想而知的。”
于爱珍表示,她并不是一概反对汉字简化:“尘土的‘塵’,原来就很难写,现在小土,变成会意。像眼泪的‘淚’,现在三点水一个目,非常好!”她说:她只反对那些没有意义的简化,一些简化字违背了汉字的“六书”原则:“讲最简单的例子,‘鬍子’,它是頭髮的‘髮’,下边一个发音‘胡’,会意跟谐声都在里头。但是现在用古月‘胡’,这个意义就完全不同。”
除了中文学校对汉字的繁简争论不休外,当地的中文报纸也发表争论文章,《世界日报》的一篇文章指出:“简体字该简到什么程度,今天的简体字是否走过了头,以至强行割裂了和传统文化的联系,都值得认真探讨。”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记者CK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