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三月底出现民众反中的抗议,俄罗斯近50个城市民众上街游行,抗议中国企业在贝加尔湖畔建造瓶装水工厂。超过100万俄罗斯人在互联网上联署,许多政治人物和知名人士也参与其中。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下令按最高标准检查这个项目,法院最后判定这家中国企业违反环境保护法,要求它停工。紧接着四月初另一家中国企业在贝加尔湖畔投资的净水厂,也遭当地居民抗议。
中俄今年要庆祝建交70周年,俄罗斯民众却爆发反中情绪。
台湾政治大学俄罗斯研究所的赵竹成教授(俄罗斯国立喀山大学东方人文思想研究所博士)说,被判决停工的中国瓶装水工厂负责人接受俄罗斯全国电视台记者采访时“一脸惊恐”地用俄语说,“他不知道发生什么事”,他说他遵守当地法规,也承诺招聘当地人。这家黑龙江瓶装水厂投入14亿卢布(约1.44亿人民币),遭判违法后进入司法程序。赵教授说,普京总统将环保列为国家施政重点,俄罗斯环保意识抬头,这家中国企业成功机会不高,恐怕要认赔杀出。
赵竹成说,中国企业近年大量进入西伯利亚远东地区,开垦租地,非法移民引起反感,各行各业都有中国人的身影,在当地造成很多误解,引发很多抗争,很多中国企业打退堂鼓撤资。他说,去年伏尔加河地区的楚瓦什有个中国企业要租地50年种田,当地老百姓抗议,群众围堵车辆,新闻上了俄罗斯电视台,这家中国企业最终没有租地。
政大俄罗斯研究所的魏百谷教授(俄罗斯国立莫斯科大学政治经济学博士)说,今年一二月赴贝加尔湖旅游的中国游客有3万6千人,外国游客中以中国游客最多,占六成,其次是韩国和蒙古。中国旅游团的“一条龙”模式,包机酒店和旅游行程都是中国业者包办,甚至导游都是中国人,住的酒店也是中国人投资。俄罗斯当地人分不到利益,只看到游客留下的垃圾。帐面上看起来游客数量很多很热络,但是当地人并未享受到旅游业发展的利益,也影响俄罗斯民众对中国的观感。
魏百谷说,两三年前在赤塔,有家中国企业未依承诺,将整批员工从中国带进俄罗斯,在俄罗斯造成当地人不信任,这模式和很多中国企业在非洲的做法类似。他指出中国另外招致批评的是在西伯利亚掠夺资源,比如说中国企业在西伯利亚砍了木材,整批原木运往中国,并没有在当地建加工厂或家具厂。此举 将西伯地亚视为中国的原料供应地,并未在当地形成产业,没有为当地带来产业升级或就业机会。
政大俄罗斯研究所的洪美兰教授(乌克兰基辅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博士)说,中国人看好贝加尔湖地区的旅游渔业地产等资源,近年太多中国人涌入贝加尔湖地区买地盖酒店,很多土地都被中国人买走了。所以“反中”,“恐中”的情绪集中在西伯地亚远东地区,这地区靠近中国,也有历史的领土纠纷,这些地区的民众对中国特别敏感。
那么这些民间反中的情绪会不会影响到中俄关系? 中国的时事评论专家,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副主任高志凯表示,“中俄友好合作在当今是不可逆转的”,因为逆转对中不利,对俄也不利。
高志凯说,贝加尔湖中国水厂遭停工的事应该就事论事,但他说这事“天塌不下来”! 他认为这种不愉快是在比较低层次的层面,重要的是两国增加互信,增加经济贸易合作。他说即使俄罗斯人反对中国水厂的每一个理由都合理,在中俄之间也是“很小的事”,因为中俄贸易超过一千亿美元了。他说,如果俄罗斯人把天然气,石油,发动机,火箭,导弹都出售给中国,那贝加尔湖的水更应该可以考虑出售给中国人。他认为俄罗斯人应该“实事求是”,因为“发展是硬道理”。
台湾政大外交系的系主任连弘宜(俄罗斯联邦外交部国立莫斯科国际关系大学 博士)则认为,贝加尔湖这个议题在政治运作当中“象征意义很大”,“神圣不可侵犯”,一旦搬出贝加尔湖,任何政治议题都要退避,俄罗斯人拿这个议题来抗中很有号召力。
连弘宜说,俄罗斯经常出现反中声浪,像是中资在西伯利亚远东地区过度开发,砍筏租地种地和非法移工进入等时有所闻,但是大体上不会影响中俄关系,普京上任后亲中,政策推行也与中国合作,中俄的关系的特点向来是“上热下冷,官热民冷”,领导层关系好,但基层没有那么密切,整体来说,中俄关系没有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