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方政策多变 华纳兄弟撤出在华影院投资

《调查报道》节目采访编辑、主持制作:白帆

美国影院最大的电影发行商-华纳兄弟十一月初对外宣布:撤回在中国各地影院的投资。消息传来,海内外舆论密切关注, 对于华纳兄弟撤出投资的说法也众说纷纭。记者打电话询问在美国加州的华纳兄弟公司的新闻发言人,对方证实了这一消息: (录音)

据调查,三年前,中国政府放宽了对外商投资中国电影的限制,规定外资公司在中国的投资最高可以占有百分之七十五的股权。受到这一政策的鼓励,华纳兄弟公司在中国先后成立了三家电影院。此外,在2004年十二月,华纳兄弟还和国营的中影集团、以及民营的浙江横店集团分别以3:4:3的持股比例, 成立了涵盖外资、国资和民营资本的中影华纳横店影视有限公司,成为中国有史以来首家电影娱乐公司,主要业务是投资制作、发行和推广华语电影。横店集团行政总监吴先生对记者表示,当时的强强联合为中国电影业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商机: (录音)

他也证实了华纳兄弟撤出影院投资的情况: (录音) 然而,为什么在这么好的合作前景下,华纳兄弟撤回影院的投资呢? 记者询问中影集团的总裁助理郭先生,他感到很不耐烦,对记者说: (录音)

记者又打电话给三方合作的美方代表艾秋兴小姐,她解释说: (录音)

而在美国加州总部的华纳兄弟新闻发言人斯戈特、罗尔对记者表示,在华影院投资撤出的主要原因就是中国官方政策的变化: (录音)

据调查,2003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的《外商投资电影院暂行规定》中,外资在北京、上海、西安等七个试点城市可以投资电影院,外方持有股权可以达到75%。因此华纳兄弟公司在华扩大投资范围,计划在未来数年内在全国三十个城市建立三十多个多厅的电影院。但去年年底,中国国家电影局改变了原来的规定,影院引入外资的若干意见改变了先前的政策,各新建的电影院均被要求“中方控股51%以上或者中方占主导地位”,从而将原来对外国企业打开的门又重新关上,华纳金逸等六家影院的投资被迫中止,由中方接手。

在华纳兄弟的投资撤出中国电影院市场的消息公布之后,官方人民网天津视窗引述中国广电局副局长张丕民的话说,外资持有股份比例的变化并没有影响外国对中国投资电影院。而中国还有其他官方媒体说,中国政府这一政策的变化,主要是为了保护中国的民族电影业。对这一说法,美国华裔文化学者董鼎山有不同看法。他认为,限制外国电影公司在华的投资,主要不是为了保护民族电影业: (录音)

他认为,中国之所以限制外国媒体和文化企业在 中国的投资和经营,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意识形态方面的控制: (录音)

董鼎山先生认为,这种控制实际上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录音)

据调查,虽然目前华纳兄弟的公司在华电影院的投资已经撤出,但在电影制作以及DVD的发行等方面,投资项目仍在照常进行, 横店集团行政总监吴先生介绍说: (录音)

他对于中外电影的合资前景仍然看好: (录音)

以美国好莱坞为代表的电影文化,在美国本土有时也受到知识界的批判,认为有好的方面,但也有糟粕。那么,如何看待外国电影对于中国电影企业的影响呢?作为学贯中西的自由派学者,董鼎山先生对此分析说: (录音)

他认为,只有自由主义的多元文化,才会让一个国家更有力量: (录音)

据调查,在华纳影院撤出中国电影院的市场之后,北京的房地产巨头时代经典董事长张宝全和中影集团投资六千万人民币,拿下了华纳同深圳国投合作的所有电影院资产。由此可见,在国际电影发行公司撤出中国的同时,国内商业地产界不遗余力地进入影院市场,保利、万达等公司此前就进入电影业,并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电影院。而华纳同重庆、长沙以及南昌合作运营的电影院,也已经基本决定由中影集团接收。不过,一些业内专业人士预测,中国影院系统的品牌要赶上华纳兄弟,至少需要十年的时间。

(如果您亲身经历或者了解类似的个案,欢迎给本台记者白帆写信。来信请寄香港邮政信箱28840号,或者发电子邮件,地址是:zhongp@rfa.org来信中请一定注明您的电话号码,以便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