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您现在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的「军事无禁区」栏目。我是栏目主持人亓乐义。农历新年刚过,在这里向听众朋友拜个晚年。虽然是新年,世界并不太平。2月初,美国和俄罗斯相继宣布,暂停履行《中程导弹条约》义务,最终将导致双双退出。有听众朋友问到,美俄退出《中导条约》,将对两岸的军事平衡造成何种影响?而中国对台湾的导弹威慑是否因此而遭到美方的挑战呢?今天我来谈谈这个话题。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中导条约》的内容。这个条约是美国和苏联在冷战后期1987年签署的,双方同意消除在欧洲部署的短、中程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是以陆基型导弹为主。短程导弹的射程界定为500至1,000公里、中程导弹射程以1,000至5,500公里为主,可以打击整个欧洲。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续履行条约义务,所以该项条约的签署,对缓和当时的欧洲局势乃至后续的大国关系,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直到2017年,美俄双方开始质疑对方违反条约,因谈判不成,以致走到今天分道扬镳的地步。
美俄一旦退出《中导条约》,是否就可以放手发展陆基型的短、中程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了呢?或如外界所分析美国退出《中导条约》的目的,在于扩大在印太地区部署先进导弹,以取得地区和全球的战略优势。我对以上看法有所保留。美国总统特朗普2019年2月5日发表国情咨文演说,特别提到美国正在发展先进的导弹防御体系。他说:美国退出《中导条约》也许别无选择;接着他又说:「也许我们可以谈判达成一项不同的协议,把中国和其他国家也加入进来。」这说明美国还是希望能够控制导弹的扩散,区别在于把以前美俄之间双边的军控条约,提升为包括中国在内等一些具有导弹能力的国家,如朝鲜(北韩)、伊朗等,进而形成一个多边的军控机制。因为短、中程导弹的扩散和失控,对美国没有好处。俄罗斯呢? 更是不愿看到短、中程导弹的扩散,因为这类导弹部署在欧洲,可以直接攻击俄罗斯本土,而短、中程导弹的射程不会对美国本土构成威胁。现在就看中国的态度。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2月2日对此表示,中方反对美国退出《中导条约》,同时「中方反对条约多边化。当务之急是维护并执行好现有条约,而不是破旧立新。」听众朋友也许会问,中国为何反对多边化?因为中国从开始就不是签约国,发展短、中程导弹不受限制,至今中国是全球拥有陆基型短、中程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最多的国家。根据美国国防部的资料,中国的短程弹道导弹有一千至一千二百枚,主要部署在东南地区,以威慑台海与作战为主。在中程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方面,中国拥有416至630枚之间,主要用于对周边国家的慑战之用,以及遏制外部力量对台海冲突的介入。这是目前中国在区域安全领域中拥有的最大优势,若中国加入多边军控条约,这些优势的作用将被大幅削减,而损及对台海及周边地区的导弹优势。因此,中国不但不会减缓短、中程导弹的发展,反而更加精进发展高超音速飞行器等新式武器,以寻求破解美国现存及其未来的导弹防御系统。
从以上思路来看,美俄退出《中导条约》,对两岸的军事平衡不会造成太大影响。事实上,两岸军力在导弹领域早已严重失衡。台湾目前的导弹防御力量仅限于末段低空领域(距离地面40公里以下的空域),以爱国者-2型和3型导弹为主,加上台湾自制的天弓-3型导弹。台湾希望能把天弓-3型导弹的拦截高度提升到70公里以下空域,具备萨德(THAAD)末段高空(距离地面150至40公里之间的空域)拦截导弹的”部分”作战能力。这样战力虽有提升,但它终究比不上南韩的萨德系统,更比不上以海基标准3型导弹为代表,具有中段拦截导弹(距离地面160公里以上空域,)能力的日本。
由于台湾与美国没有邦交,没有军事同盟关系,「常态下」台湾想要筹建如南韩和日本的导弹防御技术和能力非常困难。尤其,面对中国大力发展高超音速武器,两岸的军力失衡将会进一步拉大,不仅如此,还会对美国及其盟邦现存的导弹防御系统构成新的威胁。换言之,当年美苏签署《中导条约》的内容,不论从威胁的主体和威胁的性质上都出现根本性的变化,美国不破旧立新,不足以因应新局。
美国国防部2019年1月17日发布新版《导弹防御评估报告》,就对俄罗斯和中国发展新型导弹和高超音速武器,以及反卫星的能力深表忧心,并对朝鲜和伊朗的威胁和潜力提出严重警告。报告指出,这些新的威胁不仅针对美国本土,也涵盖美国的海外基地及其盟友与伙伴。对照上一次2010年公布的版本,美国今年发布的《导弹防御评估报告》以新的视角,重塑美国新一代的导弹防御体系。它有2个不同以往的特点。首先,它把探测和拦截导弹系统从地表转向外层空间,由传统陆基型的导弹防御体系提升为天基型的导弹防御体系。第二,以前的导弹防御侧重中段和末段拦截,今后美国将强调在导弹发射后,尚未冲出大气层之前的助推阶段,就把导弹拦截下来。这些曾经是理论层面的尖端科技,如今开始逐步走向实战。比如,美国目前正在研制一项新技术,称为「低功率激光(雷射)演示器」(LPLD),由高空无人机搭载,在敌方防区外守株待兔,等待敌方发射导弹在信号特征最明显的助推阶段时将其摧毁。另外一项技术是以F-35战机为载具,搭载新型拦截器,F-35利用隐身特点突入敌方纵深,在敌方发射导弹处于助推阶段时将其摧毁。这种现实性的能力,中国的战略界视为重大威胁而必须迎头赶上,从而引发新一轮全球导弹攻防竞赛。
美国新版《导弹防御评估报告》指出,美国发展新的导弹防御体系将与盟友和伙伴国家进行协作,共分为印太地区、欧洲、中东、南亚和北美等5大合作区块,在印太地区以日本、南韩、澳洲为主,加上正在商讨合作的印度,台湾不在其内。换言之,「常态下」台湾想要获得美国最新导弹防御技术的可能性非常之低。但这并不意味在「非常态」下,包括中国以导弹威逼台湾或两岸军力失衡达到某个临界点时,美国还会任其发展下去。从过去的经验来看,1995至1996年台海爆发导弹危机,中国对台湾基隆和高雄外海发射多枚东风-15短程弹道导弹,不久美国就在1998年对台出售爱国者-2型防空导弹,随后又在美方的支持下,台湾开始筹建铺路爪长程预警雷达,部署在台湾新竹的乐山。2012年12月中旬,朝鲜发射导弹,乐山雷达站成功捕捉导弹的发射路径,并全程掌握导弹从助推阶段到坠落点的完整动态,而且比日本的侦测提前2分钟预警,证明美国当年把铺路爪长程预警雷达引进台湾的决定是正确的。
前面提到的「非常态」,主要指军事层面;实际上,特朗普总统上台后对中国的威胁判断,打破自美中建交以来历届美国政府的惯性,而出现了政治层面的「非常态」思维和做法,并促动美国国会从2018年3月到12月底,接连通过《台湾旅行法》、《2019财政年度国防授权法案》和《亚洲再保证倡议法》,尤其是《2019财政年度国防授权法案》,其中在涉台部分,明文写到国会的七项意见,包括经由军购、商购和产业合作,协助台湾取得防卫性武器,强调不对称战力,甚至推动美台双方实战训练与军事演习的机会等。我认为,在以上两个「非常态」因素的互动下,美国今后对中国以导弹威逼台湾或两岸军力失衡达到某个临界点时将做出适当反应,以维持台海格局不被打破。
听众朋友们,您现在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的「军事无禁区」栏目。我是栏目主持人亓乐义。谢谢大家收听。下次再会。
本栏目每周五首播新节目,之后还有几次回放。可以在短波上收听,或透过 YouTube及 RFA官网收听。
(本节目主持人亓乐义为长期关注两岸和印太军事安全事务的军事评论员,文章代表评论员个人观点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