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每周五首播新节目,之后还有几次回放。可以在短波上收听,或透过 YouTube及 RFA官网收听。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您现在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的「军事无禁区」栏目。我是栏目主持人亓乐义。在上一集栏目,谈到美国国防部5月初公布《中国军力报告》。和往年不同的是,这份报告以「专题」方式提到中国在北极的活动日渐活跃,指出科学考察研究有可能助长中国在北极的军事存在,包括在该地区部署潜艇作为核攻击的威慑力量。乍听之下,这个判断可能有些超前,但它反映美国对中国势力扩张的一种战略警觉,从南海到印度洋,如今延伸到北极。
如果中国采取的是军事手段,对美国来说也许容易对付。但北京以”一带一路”为依托,强调开发北极航道,推出”冰上丝绸之路”,以一种超越军事手段的方式拓展在北极的影响力。对美国来说这是一个新的课题、新的挑战。今天我就来谈谈中国、美国和俄罗斯在北极战略上的发展。北极是千里冰封之地,难以生存开发。二次大战期间,盟军首次开辟北极航线,向苏联运送战略物资而证明它的价值,但这毕竟是一次特例。
冷战时期,北极成为美苏两大强权抗衡的前沿地带,因此显现不出它蕴藏的经济价值。直到1980年代全球暖化现象导致冰融出现,才开始露出北极航道的不凡魅力。根据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NSIDC)的卫星图像显示,北冰洋正在快速融化,1980年北极常年冰雪的覆盖范围达780万平方公里,到2015年锐减为460万平方公里,35年之间,冰雪面积减少41%。而且,全球暖化现象持续未减。2009年德国2艘商船首次成功穿越北极航道,打开北极航道之门,为船舶运输带来经济效益。
![俄罗斯军人在北极地区的军事基地执勤。(美联社)](https://www.rfa.org/resizer/v2/LEPTQBDZ3URLKVPGRUVMUDEGRM.jpg?auth=b34f8385e2d4604e0664eb7540c77e7e9dfaf1f41aa2c56106e7e14c1c25ef0c&width=800&height=532)
4年后,中国”永盛”号货轮装载1万6千多吨钢材和设备,从江苏太仓出发,通过北极东北航道到达荷兰鹿特丹,航程1万4千多公里,航行27天,比经过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的传统航线缩短5,100多公里(约26.4%),节省9天航程。同样的,从上海到纽约,走北极西北航道,要比经过巴拿马运河的传统航线缩短将近20%的航程。中国极地专家估算,北极航线一旦完全打通,国际贸易海运成本每年可节省530亿至1,200多亿美元。届时,国际贸易格局将随着北极航道的畅通而改变。
中国涉入北极事务起步较晚,2004年在挪威最北界的群岛建立第一座科学考察站-黄河站;2012年”雪龙”号破冰船首次穿越北极东北航道,访问冰岛;2013年5月中国成为北极理事会的正式观察员。2018年1月,中国发表《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把自己定位为北极事务的”重要利益攸关方”,地缘上称为”近北极国家”。如今,中国成为格陵兰矿业的最大投资人之一,并与冰岛签署自由贸易协议。十几年功夫,中国在北极从最初的科学考察,到今天全面涉入北极事务,不仅要开发北极,更要积极参与”治理北极”。进展之快,引人瞩目。讲到这,我们先来听一段音乐,稍后继续为您讲述……。
好的,刚才谈到中国对北极的基本战略设想。应该说,现阶段中国伸向北极最有力的筹码还是经济,最有名的例子是参与俄罗斯亚马尔地区的液化天然气合作项目,从探勘开发、港口建设、交通运输到销售一体,是目前全球在北极地区开展的最大型液化天然气工程,中国丝路基金拥有股权。2018年7月,亚马尔项目首次通过北极东北航道,穿过白令海峡向中国供应液化天然气
(LNG),显示中国在北极的开发不是空谈,随着开发项目的持续深化和航道的开通,保护北极资产与护航任务应该也不会拖得太久。
2017年7月,中国海军052D型导弹驱逐舰和054A型导弹护卫舰停靠俄罗斯圣彼得堡,参加当地联合军演,惊动周边国家。挪威情报部门首长说,该国密切关注中俄的军事合作,以及中国海军开始出现在俄罗斯的北极海域。也许,这就是美方判断中国将在北极出现军事存在的一种前兆。
面对中国在北极地区的积极作为,《华盛顿邮报》3月15日透露,美国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正在起草一份新的北极防御战略,重点侧重在与中国的竞争,预计6月底前送交国会。美国官员指出,长久以来美国在北极地区主要是关注俄罗斯的动向,但自从中国发布北极政策白皮书,定位为”近北极国家”,开始大张旗鼓推动”冰上丝绸之路”,以及向格陵兰提供贷款投资兴建3个机场,以取得在北极地区的军事立足点等种种作为,引起美国严重关切。最后美国劝阻丹麦,取消北京的贷款项目。
中国的军事专家指出,目前还看不出美国新的北极防御战略的具体内容,但不能排除美国有可能把在南海实施的「航行自由任务」(FONOPs)复制到北极,约制中国今后可能在北极地区的军事动向,以确保美国在北极的主导地位。
回顾历史,美国从2010年起,不论白宫和国防部,乃至美国海军都有一整套的北极战略和发展路线图,主要内容关注到3个层面:一、是维护和推进美国的安全利益,为此美国将发展在北极地区的基础设施、加强对北极环境的认知能力、维护北极的航行自由、以及保护并合理开发北极资源。二、是强化北极地区的管理和责任,包括监测北极的生态与气候变化、加强对北极地区海洋和航线的测绘工作,形成可靠、现代化的北极地理信息系统。三、是加强与相关国家在北极地区的合作,确保美国及盟友的集体安全和经济利益,促进北极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一辆美国破冰船前往北极地区执行科学考察任务。(美联社资料图片)](https://www.rfa.org/resizer/v2/AISXPFWIVDIAUDXX6N6YK5TFNE.jpg?auth=caf1e8b51f8c5683aa84e3fe184b8ce90c9767908eb2fdaaff7eda15fada4204&width=800&height=450)
与俄罗斯的北极战略相比,美国更强调与盟邦和伙伴国家之间的战略协作,以谋求在北极地区的管理权和主导权。讲到这,我们先来听一段音乐,稍后继续为您讲述……。
好的。我们接着谈。根据2013年美国《国防部北极战略》的设想,将建立一支不依赖石油等传统燃料的新型舰队,又称”大绿舰队”,以便在未来激烈的北极争夺战中取得有利地位,因为它的环保特点,使美军同时占据军事和道德的制高点。对俄罗斯来说,北极地区既是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的优先方向,也是她在21世纪的”自然资源战略基地”。从彼得大帝以来,俄罗斯从未停止对北极的探索和主权主张。2007年,俄罗斯北极科学考察队利用深潜器,首次从北极点下潜到4,261米的海底,插上一面高1米,能保存100年的钛合金俄罗斯国旗,以宣示她在北极地区的主权。虽然这不能成为事实,但她所展现的力道与决心,比任何国家都要来得强劲。
北极战略对美国来说,是她全球战略利益的一部分,俄罗斯则视为国家核心战略;因此,美国的战略重心是联合盟邦寻求在北极地区的主导权,俄罗斯则不然,她是靠地缘优势,经由军事手段的强化,确保并拓展她在北极的利益。2014年,普京(Vladimir Putin)总统下令以北方舰队为基础成立北极战略司令部,整合对北极军事行动的联合指挥,并且逐渐恢复北极地区10多个军事基地,包括组建针对北极地貌特点的陆上作战部队和设施,在北极地区成为永久性的军事部署。不过,目前俄罗斯和美国都面临经济低迷的压力,尤其俄罗斯受到国际制裁和油价不振的双重影响,今后能够投入多大经费支持在北极的开发,看来很有问题。
相比之下,中国可以动用的资金比较宽裕。但经济的优势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北极地缘战略的格局?特别是面对环北极的8个国家,除了俄罗斯,其余都是先进民主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性质大不相同。惯用的手法,可能派不上用场。您认为呢?听众朋友们,您现在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的「军事无禁区」栏目。我是栏目主持人亓乐义。谢谢大家收听。下次再会。
撰稿人/亓乐义
(本节目主持人为长期关注两岸和印太军事安全事务的军事评论员,文章代表评论员个人观点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