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军事无禁区:恐怖的海峡?

0:00 / 0:00

本栏目每周五首播新节目,之后还有几次回放。可以在短波上收听,或透过 YouTube及 RFA官网收听。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您现在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的「军事无禁区」栏目。我是栏目主持人亓乐义。

上周,由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主办的《舰船知识》杂志,以动画方式模拟《2020年台海打击作战推演》,扬言在24小时内,全面压制并摧毁台湾的防空体系、空中力量、海军兵力和岸防设施,进而掌握台海的制空权和制海权,为后续登陆台湾本岛作战做好准备。

东风-16

图为东风-16中程常规导弹,可能扮演对台作战首轮火力突击的主战武器。(视频截图)
图为东风-16中程常规导弹,可能扮演对台作战首轮火力突击的主战武器。(视频截图)

由于《舰船知识》是中国大陆较有影响力的军事知识类刊物,引起军事爱好者的回响。实在说,它的内容和政策无关,不代表军方立场,也不具有正规计算机模拟推演的实质内涵。不过,它的作战推演,在逻辑上还是有一定的道理,可以做进一步说明。另外,我还会介绍一个比较接近真实的模拟推演,来作为补充。

夺取制空权和制海权,是确保登陆作战顺利展开的先决条件。《舰船知识》在动画推演中指出,台湾有4个海军基地、11个空军基地和22个中远程防空阵地。在第一阶段的首轮火力突击中,解放军火箭军的4个旅从福建发射172枚东风-16中程常规导弹,对台湾11个军用机场和22个防空阵地发起突击,每个机场投射12枚导弹,其余用来攻击以天弓导弹为主的中远程防空阵地。

4分钟后,首轮导弹精准击中目标,严重瘫痪机场跑道使台湾战机难以起飞,少数在空飞机也被解放军S-400防空导弹击落。此后,即便台湾爱国者导弹阵地和嘉义机场少量飞机准备反制,也被后续发射的东风-16中程常规导弹摧毁。

当第一阶段的首轮火力突击结束后,在中国大陆沿海机场的歼-10、歼-11和歼轰-7等大批战机也进入台海附近空域,对台湾的防空体系进行连续性打击,以达到全面性压制。

以地制空

请注意。此时两岸并未发生空战,因为台湾机场全数被毁,战机无法起飞而困死在地面。这种战术称为「以地制空」,就是从地面发射导弹,摧毁敌方机场使战机无法起飞,进而夺取制空权,而非经过战机在空中交战后,赢的一方取得制空权。解放军之所以采取这种战术,是因为台湾的防空火力之绵密,号称全球之最,如果不先压制摧毁,解放军的战机根本飞不过来。

20年前,美国智库兰德公司(RAND)曾运用作战模型,对2005年台湾海峡可能发生的军事冲突进行模拟推演,并且撰写一份名为《恐怖的海峡?中台对抗的军事问题与美国的政策选择》(Dire Strait ? Military Aspects of the China-Taiwan Confrontation and Options for U.S. Policy)的研究报告,内容指出中国地对地的导弹力量,是解放军顺利展开登岛作战的核心内容,也是困扰台湾安全的最大战略威胁。

20年后的今天,导弹攻击依然是解放军攻台的核心要素,而且安排在首轮火力突击序列之中,攸关后续夺取制空权和制海权的成败。因此,杂志的推演逻辑有其道理。但这不表示,它的内容符合真实情况。因为,导弹攻击不是打电子游戏,而台湾也不可能完全被动挨打。

以空制海

台湾防卫以「战力防护」为首要之务。图为F-16战机返回台湾花莲佳山基地进入洞库,保存战力。(视频截图)
台湾防卫以「战力防护」为首要之务。图为F-16战机返回台湾花莲佳山基地进入洞库,保存战力。(视频截图)

解放军第二阶段的对台攻势,可以用「以空制海」的战术来说明,就是动用航空母舰歼-15舰载机,从台湾北部和南部海域上空切入,对台湾澎湖、基隆和高雄外海的海军舰艇发动攻击。同时,从福建、江西与海南等地起飞的歼轰-7、歼-11、轰-6G、歼-16等多型战机,也加入攻击序列。攻击来源横跨东部战区和南部战区。

推演指出,经过将近2个小时的空中打击和压制,台湾全岛的防空阵地基本瓦解、大量战机在地面被摧毁,少数起飞的战机也被击落,仅有少量的固定设施维持运行。换言之,解放军夺取台海制空权和制海权在2个小时内大势底定,而后续的22个小时是对台湾的海空残余力量进行清理,并对隔天凌晨发动的登岛作战做好准备。

攻击行动,一气呵成,没有一点疏失,也没有任何意外,就像打电子游戏,随心所欲。然而,在真实的模拟推演中,要考虑的面向错综复杂。首先,解放军的攻台行动在事前无法隐蔽,而且解放军的前沿港口、陆岸基地,以及登陆部队的集结区域,都在台湾的有效监视和打击范围之内。

另外,为了顺利展开登岛作战,解放军必须在作战之前,就兵力机动、飞机转场、船舰调集、港口改造和道路改建等工作做好准备,而这些工作需要相当时间才能完成,而且还需要一定规模的战场建设保障与物资储备。动静之大,无人不知。做不到行动隐蔽,就意味台湾有足够的预警时间来做因应。

再来看,所谓的首轮火力突击,它是整个对台作战程序中,属于先期作战中的一个环节,称为先期综合火力突击,导弹火力不是唯一因素,而必须结合航空火力和远程炮兵火力,同时在特种作战行动的配合下统一展开,说明只靠东风导弹就能在几分钟内,压制并瘫痪台湾全岛军用机场和防空阵地,这种推演不切实际。

即使是导弹突击,也有首次突击和后续突击之分,两者性质不同。前者侧重对敌打击能够形成一个大致性的整体瘫痪,以面状目标为主;后者则偏重对具体目标的重点打击,以点状目标为主。不同的攻击阶段,使用不同的武器。在真实的战场环境,没有单一武器,可以一招定乾坤。期间,还需要对目标毁伤的程度进行侦察与判定,确认是否命中目标或遭敌方拦截,才能决定下一波次的攻势。这些都不太可能在几个小时内完成。

制信息权

在现代战争中,夺取制信息权,比夺取制空权和制海权更为重要。它在先期综合火力突击之前或同一时段就已经展开。所谓制信息权,简单说,就是在作战空间之内,夺取电磁频谱的使用权和控制权,目的是降低敌方电子信息设备的作战效能,同时保障己方电子信息设备不受干扰或被摧毁,使作战效能能够发挥到最大化。有关这个部分,杂志的模拟推演丝毫未提。而这恰恰是对台作战的关键所在。

在正规的模拟推演中,有关制信息权部分,至少要考虑到作战之前需要展开的电子对抗侦察和网络侦察。换言之,就是解放军在平时阶段,需要对台湾的电子作战系统,特别是指管通情系统(C4ISR)、武器控制及制导系统,以及防空系统电子设备的体制、参数、配置位置和工作规律都要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到了战前阶段,再进行补充侦察和实时侦察,以掌握敌方电子目标的活动特点和变化规律,才有可能对目标进行精准打击。

在网络侦察方面,则偏重侵入敌方军用计算机信息系统,窃取和破译敌方有关的作战情报,以及对敌方计算机信息系统内各种电子设备所发射的电磁信号,进行搜索、定位、检测、识别、记录和分析,作为精准打击之用。

诸如此类,所需要的模拟推演工具和模型,非常复杂,而且还要反复运算上千次,才能推演出一个可能的结果。一般业余的模拟推演,根本想不到,也触及不到其中的细腻与复杂,而落入类似小说的情境。

台湾防卫

模拟推演需要反复运算上千次,才能推演出可能结果。图为美国民间厂商模拟澳洲北部兵推截图(steamcommunity)
模拟推演需要反复运算上千次,才能推演出可能结果。图为美国民间厂商模拟澳洲北部兵推截图(steamcommunity)

再来看台湾的防卫能力。1996年爆发台海导弹危机,这是台澎防卫作战的一个转折点。由于导弹防御的技术难度大、成本高。此后,台湾开始调整防卫作战的整体构想,把「战力防护」作为首要之务,尽量把主战装备藏在洞库和地下,同时强化机场跑道的抢修能量和机堡抗炸的能力,以灵活机动,分散部署,提升战场的存活率,降低解放军先期攻击带来的冲击,达到战力保存,能够支持后续作战。

以上是被动防御。台湾已经经营20多年,防卫体系不可能在几个小时内全面崩解。何况台湾还有主动防御的一面,包括信息化作战,可以干扰并抑制敌方的导弹能力,而且能够对解放军在前沿的导弹阵地进行源头反制。有关这个部分,杂志的模拟推演也没有提到。或者说,它完全排除这种可能性。这也违背「料敌从宽」的推演原则。

本集栏目所要表达的,不是去反驳业余的模拟推演,而是要说明一个正规模拟推演应该有的分析面向。

战争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科学可以经由精准量化,得知战争的可能结局。艺术则是在充满不确定的战场环境下,能够洞烛机先,临危制变,这种素质是量化不出来的,而它往往决定战争的成败。

这就是为什么不能轻启战争的原因之一。这不完全是能力的问题,而是战争本身带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因素有待克服,却又难以克服。一着不慎,全盘皆输。历史殷鉴,不可不察。

听众朋友们,您现在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的「军事无禁区」栏目。我是栏目主持人亓乐义。谢谢大家收听。下次再会。

撰稿人/亓乐义
(本节目主持人为长期关注两岸和印太军事安全事务的军事评论员,文章代表评论员个人观点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