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每周五首播新节目,之后还有几次回放。可以在短波上收听,或透过 YouTube及 RFA官网收听。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您现在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的「军事无禁区」栏目。我是栏目主持人亓乐义。最近一周,台海问题又开始在各媒体沸腾起来。
东部战区
8月13日,解放军东部战区发布一则罕见消息称,该战区近日以”多军种多方向成体系”的方式,在”台湾海峡及南北两端” 连续组织实战化演练,进一步”检验提升多军种联合作战能力”。
演练的目的,是因应近来某”个别大国”向”台独”发出严重的错误信号,而采取的必要行动。为此,战区部队将保持高度戒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回击”台独”行为,以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这里指的”个别大国”,就是美国;所谓向”台独”发出严重的错误信号,是指美台关系升温,军事交流升级。中共感到美台联手向中国进行战略围堵出现新的势头,台海危机有可能重现。《环球时报》8月17日指出,当前的局面,类似1996年台海危机以来,在台海发生”擦枪走火”风险最大的时期。
问题是,美台关系升温,军事交流升级,和所谓的”台独”没有任何关系,而是在中共逐步打破区域平衡,共军步步威逼台湾安全的情势下,所采取的必要防卫。然而,信息的扭曲和误判,往往是危机的来源。当前的两岸关系,尤其如此。
这次东部战区发布的消息不同往常。曾担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王洪光在《今日头条》写道,演训消息短短六、七十个字,信息量却很丰富。有三点值得注意。东部战区的前身,是南京军区,以王洪光的背景来看这次演练,应该很有参考性。
战略性进攻战役
一、演训的区域:在台湾海峡及其两端,特别是强调两端。他判断,除了当面福建沿海,还应包括浙江沿海和广东沿海。演练空间不仅涵盖大陆本土向后方延伸的战役纵深,也应该模拟进攻台湾岛向前方推进的战役纵深。为何要这么大的海空域?是为了能从”多方向”进攻台湾,而需要一定的战场容量。
二、参演的部队和性质:所谓”多军种”,包括陆、海、空、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和战略后方勤务部队,可以理解为所有作战部队和保障部队都有参演。因为是”联合作战”,各军种就不是各搞各的,而是在一个总的课题下,进行”体系”作战。他说,什么样的演练课题能包括全部军种,并形成一个作战体系?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对台湾进行”战略性进攻战役”。
三、演练目的:进一步”检验和提升多军种联合作战能力”。所谓检验,表示已具备这样的能力,而近期的演练只是检验并强化直前训练(完成执行任务前的训练)。
王洪光说,这次演练是警告美国,不要插手台海事务;同时警告台湾,解放军有能力回击一切”台独”行为。
不开第一枪
有意思的是,东部战区高调宣布演训消息,《环球时报》8月17日却大声疾呼,在台海地区的解放军、美军和台军,都应该恪守”不开第一枪”的原则,并且通过官方渠道将此一原则彼此告知。避免紧张,以降低擦枪走火的风险。调子放的很低,和以往对台喊打喊杀的立场,形成强烈反差。
这说明中共面对台海问题,似乎陷入某种困境,想要以军演进行威慑,又怕失控而引火上身。说到底,解放军的国防和军队改革迄今5年,联合作战体制还在磨合当中,底气不足,面对美军的强势压境,只能隐忍不发。比如,最近美国军机频繁在中国沿海抵近侦察,最近距离离海岸线不足100公里,而中共军机并未升空警告驱离,有违常理,说明双方的实力差距,共军难与抗衡。这种态势短期内难以翻转。
可以这么说,今后一段时间,即使共军在海峡当面举行高强度联合军演,其性质多在检验军改后的成果,验证对台作战模式并修订相关的作战计画,引爆台海危机的机率不高,武统台湾的可能性更低。情况和1995-1996年台海危机有些类似。
九六台海危机
1995-1996年爆发台海危机,起因于1995年6月台湾前总统李登辉访问美国。这是在美国国会参众两院以压倒性表决,通过同意李登辉访美,打破美国长达17年不让台湾元首踏上美国本土的禁令。美中关系跌入谷底。江泽民退休后在他的《出访纪实》中写道:此事不仅使美国的”亲台反华势力”更加猖狂,也是对李登辉及”台独”势力的一种公开鼓励和支持。这种说法和中共当前的论调,前后一致。
1个多月后,共军举行一系列对台军演,从1995年7月至1996年3月台湾举行首次公民直选总统结束,前后发动7波演习,历经”东海演习”、”文攻武吓”、”模拟攻台”等三个阶段。海峡当面共集结15万大军,除了向高雄和基隆外海交叉发射4枚东风-15型弹道导弹,还发动海上攻防、夺取制空权和制海权、三栖登陆和山地作战等演练,几乎与夺取台湾有关的作战样式都演练过一遍,大有武统台湾的架式。
演习初期,台湾国防部研判共军有可能对台实施海空封锁,或攻占台湾某一外岛,以战逼和,甚至不排除发动三栖作战,强攻台湾本岛。直到情搜单位发现,共军战略预备队未有集结迹象,没有后续的"战略集中",才排除共军进犯台湾本岛的可能。但共军对台发动"准军事性威胁行动",包括在海峡当面演训,迫使台湾处于临战状态,引起民众恐慌,或突击台湾某一外岛而不占领,藉此以战逼和的机率仍然存在。
验证攻台模式
台海危机结束后,以上情况大多没有发生。台湾国防部对此做出综合研判,认为共军演习是总结自1993年以来实施”军事训练体制改革三年规划”的训练成果,并且研拟出一套针对台湾,从”导弹封锁、夺取制空制海权到三栖登陆”的三军联合作战模式,利用长达8个多月的演习,验证对台作战模式并修订相关的作战计画。
总体上,共军演习有四项特性,至今仍具参考价值。
一、针对性:藉演习建立一套针对攻台的作战程序。
二、试探性:藉演习接近海峡中线和外岛边缘,试探台湾战备及应变能力,以及国际社会的反应,尤其是美国的反应。
三、模拟性:共军模拟1991年海湾战争模式,对台发动以”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为想定的演练。”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是1993年共军确立新的军事战略方针,由此推出后续12年的军事训练变革。1993-1997年是变革的第一阶段,台海危机就发生在这个阶段。
四、验证性:验证共军具有跨区机动作战能力。二炮部队(现改为火箭军)也能对台湾本岛任何一个地区实施火力覆盖。训练上,从单一军种组合训练,提升为三军联合作战层次,并具有近海岛屿突击作战能力,而且具备在同一时间内,在台海两个以上地区实施作战的能力。这就是东部战区上周说的,对台展开”多方向”演练,共军在24年前就有这个雏形了。
摸索阶段
从上次台海危机到现在,经过24年。共军的武器装备性能大幅提升,但是她启动的军改才进入第5年。按照军改设定,2020年之前,要在全军的领导管理体制和联合作战指挥体制,取得突破性进展。什么是”突破性进展”?并无明确定义或指标。成效如何,体现在最近以来一系列的实战化演练。其重点应该是检验战区的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是否符合应对战区在其战略方向上的防卫需要,特别是境外作战的需要。
然而,共军最近几年的演训和1990年代的军事训练变革不同,它是在打破旧的体制,而新的体制尚未进入稳定成熟的情况下,所展开多军种、成体系的联合作战演练,没有前例可循,摸索的成分居多,而且兵力运用倾向小而精,合成性高,保持相当的弹性和灵活度。这和军改前,强调以重装武力与敌抗衡,有本质上的区别。面对新的战争型态,以往的作战编组、进攻程序和作战节奏,都将重新调整。
因此,类似1995-1996年台海危机,集结15万大军兵临城下的场景,恐怕不会重现;而建立一个新的对台作战模式,把不同性质并在不同作战方向上的作战群,整合在一条指挥链上,进而发挥体系作战的效果,估计比24年前的难度更大,复杂性也越高。
最近,面对美国军机在中国沿海的抵近侦察,共军采取回避策略,没有迎难而上、迎敌而上,这样做如何能够考验处置海上突发空情的真实能力呢?当然也就难以验证军改后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体制的运作成效。在军改未达成熟的背景下,共军在今后一段时间的联合军演,应该还停留在模拟、验证和试探的阶段。引爆台海危机的机率不高,武统台湾的可能性就更低了。
听众朋友们,您现在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的「军事无禁区」栏目。我是栏目主持人亓乐义。谢谢大家收听。下次再会。
撰稿人/亓乐义
(本节目主持人为长期关注两岸和印太军事安全事务的军事评论员,文章代表评论员个人观点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