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绿色情报员:舌尖下的瘟疫 野生动物来到拐点?

0:00 / 0:00

“蛇和山鸡有没有?”男子循着环保志愿者的线索,在气味杂陈的广东市场摊档探询,“水律蛇,野生的150块钱一斤。”卖家明目张胆兜售。一月底,中国相关部委火速下令禁止野生动物交易,一纸禁令还是管不住中国人的贪嘴。

中国胃撑破病毒防线

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球,目前推测源头来自野生动物,根据中国绿发会志愿者的反馈,粗估约有数百个野生动物非法贸易市场散布中国各地。世界卫生组织人畜共患病和新发传染病联合诊断中心主任李普金(Lan Lipkin)最近提出建议,中国再不停止野生动物交易,10年后可能有新的疾病爆发。

“美国学者调查研究1950年至2000年左右的新兴传染病,高达70%的新兴传染病,主要源头宿主是来自野生动物。”屏东科技大学野生动物保育学系副教授陈贞志说,看在野生动物流行病学的专家眼里,这一场舌尖下的瘟疫,只能用胆战心惊形容。

陈贞志指出,二次世界大战后,医界大量使用抗生素和疫苗,当时认为传染病不再是造成死亡的主因,不过,事与愿违,1980年代爱滋病大量发生,病毒源头来自非洲的灵长类动物,其后接连爆发的SARS、亨德拉病毒(Hendra virus)、立百病毒(Nipah virus),也是人畜共通传染病,最近美国出现的猴痘病毒(monkey pox),则是来自走私的野生动物,当中大多是啮齿类动物。

人畜共患病是21世纪最大的威胁,“尤其是野生动物来源的人畜共通传染病,这些野生动物身上的微生物,对人类可能是高致病性。”陈贞志说,“栖地过度开发,导致人类与野生动物接触增加,病原传播愈加频繁,甚至盗猎、食用野生动物,这些都具有高风险。”

中央禁野味急修法

武汉肺炎爆发后,国家相关部委1月26日宣布禁止野生动物交易,直到疫情解除。(美联社)
武汉肺炎爆发后,国家相关部委1月26日宣布禁止野生动物交易,直到疫情解除。(美联社)

“现在是时候割除滥吃野味的陋习了,要从法律、教育和公民道德心的培养,来改变这个不文明习俗。”中国动保倡议学者、中国环境伦理学研究会常务理事莽萍教授说。上个月,中国19位院士学者联合提出“全面禁止野生动物非法养殖、贸易和食用”倡议,最近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也紧急启动《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修订工作,“这次紧急修法将有利于遏制吃野味的行为,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莽萍表示,这次的修订程序进展非常快,可以说是下了大决心,当然这跟中共中央提出要坚决取缔和严厉打击野生动物市场和贸易、禁止食用野生动物、从源头上控制重大公共卫生风险有很大的关系,这次疫情对国计民生的影响太重大了。

全国人大常委会2月24日将审议关于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滥食野生动物陋习的相关法案,不过,莽萍认为,这次修法必须纳入“全面禁止人工繁育和养殖野生动物,如果以保护为目的的科研和救助需要养殖,需要制定细则。”如此,野生动物未来才有一线生机。

人工繁育漏洞百出

中国野味市场提供活体交易,检疫漏洞百出。(路透社)
中国野味市场提供活体交易,检疫漏洞百出。(路透社)

莽萍说,《野生动物保护法》在制订时有一些立法的漏洞,特别是在养殖野生动物方面,例如第28条规定,“对人工繁育技术成熟稳定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经科学论证,纳入国务院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制定的人工繁育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对列入名录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可以凭人工繁育许可证,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核验的年度生产数量直接取得专用标识,凭专用标识出售和利用。”

“这意味着所有原来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人工繁育的野生动物,都有可能被移出名录,适用一般管理措施。”莽萍指出,“这将使更多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合法养殖利用,必将刺激更多的野外猎捕,加速生物多样性丧失,同时也会造成极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人工养殖也暗藏各式弊端,“养殖业者可能从野外捕捉野生动物,再洗白为圈养繁殖动物。”陈贞志指出,“我去过中国一些地方,很多圈养野生动物,不论是作为买卖或是食用,我没有看过好的饲养环境,同时生物安全、疾病筛检措施不足,对疫病管理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漏洞。”

中国曾经吃过SARS的亏,却没从中记取教训。“当时十个部委下发禁止野生动物非法猎捕和食用,但是疫情结束不久,野生动物主管部门公布了包括果子狸在内的50多种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名单,如此草率、不科学,只讲利用、不讲保护。”莽萍记忆犹新说,“这次疫情比起SARS的影响范围更大,少部分养殖和利用野生动物业者得利,却危害国家公共卫生安全。”

生物多样性隔出防火墙

中国的受胁物种远高于世界水平,穿山甲陷入濒危命运。(路透社)
中国的受胁物种远高于世界水平,穿山甲陷入濒危命运。(路透社)

2019年联合国报告指出,全球高达百万物种面临灭绝威胁,主要原因是土地利用变迁,以及直接且过度利用野生物。中国的受胁物种远高于世界水平,下降趋势让专家捏把冷汗,“因为生物多样性对于新兴传染病的制衡,扮演重要角色。”陈贞志说,“2000年以来,许多学者透过实地研究、野外调查、实验室和数学模拟,都得到同样的结论。”

陈贞志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稀释效应”的机制,当生物多样性高,各式物种之间有食物链关系,很多病原会被抑制在低发生水平之下,人类感染的风险也相对降低。莽萍指出,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必须要引起高度注意,一些研究发现,生物多样性降低,让原来存在野生动植物中、或者存在森林里、人迹罕至地方的未知病毒释放出来,导致疫病爆发。

今年是生物多样性年,10月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将在中国昆明举办。“生物多样性是掌握疫情的契机。”陈贞志指出,“中国是影响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从过去很多案例可以发现,当中国需要大量食蛇龟进补,台湾的食蛇龟就遭殃,当中国需要穿山甲,非洲的穿山甲就遭殃。”

保育医学缺口待补

武汉肺炎疫情有如好莱坞灾难电影《Contagion》的翻版。(翻摄自网络)
武汉肺炎疫情有如好莱坞灾难电影《Contagion》的翻版。(翻摄自网络)

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的研究,全球32,000种已知的陆地物种中,有20%被送到全球各地合法或非法的野生交易市场,而中国是主要市场之一。“生物多样性不只是攸关新兴传染病的发生,当自然环境打破平衡,人也会受到各种冲击,包括水、空气、农作物、食物等,每天生活的必须元素都是来自生态环境。”陈贞志预见潜在的人类危机。

随着人畜共通的传染病大流行,近年国际愈来愈重视保育医学,中国却处于滞后状态。陈贞志说,保育医学的概念强调“一体健康”(One Health),人类、动物和环境是一体的、无法分割,当一个环节产生问题时,也会影响其他的部份,因此,维持生态平衡稳定,致力了解动物、疾病和环境的关系,人类才能健康。

“最近电影《Contagion》被热烈讨论,中国就是这部片子的写实版。”陈贞志说,在中国这部片名叫《传染病》,台湾翻译为《全境扩散》,“电影的背景故事是在1998年,马来西亚爆发立百病毒,片中描述野生动物身处生态环境当中,环境如何被破坏,疾病又如何传散到人类环境,最后造成全世界大爆发。”

当新冠病毒在全球急速蔓延,恐惧逐步扩散,这次瘟疫是否能让野生动物来到新拐点?故事结局就看中国了。

撰稿人:麦小田 责编:许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