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计划毁了胡锦涛,也毁了胡春华?(高新)

图片:令计划(资料图片/Public Domain)
图片:令计划(资料图片/Public Domain)

0:00 / 0:00

笔者在本专栏的上篇文章中已经向读者和听众们介绍了中共内部除了有“一个令计划令胡锦涛半毁,共青团全毁!”的说法,也还有“令计划毁了胡锦涛,也毁了胡春华”的说法。对于外界评论中所认为的“习近平在六O后中没有一个可资培养的人,就算有些年龄相当的和自己有渊源的人,也都资历、地位太浅,不可能在五年内提拔到可当接班人的位置”,笔者很不认同,因为寻找和提拔合适人选准备取代胡春华的行动事实上已经开始了。

今年七月底,人民日报旗下的“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刊登一则贵州省委书记换将的消息:“日前,中共中央决定:陈敏尔同志任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同志不再担任贵州省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另有任用。”

被决定离任的赵克志是一九五三年生人,与习近平同庚。此公二零一二年被从贵州省长位置上升为省委书记,如今年届六十二岁的光景,突然又被宣布换岗,调任河北省委书记。按照中共政权省部级正职任六十五岁封顶的硬性规定,这位赵克志到河北省再工作三年时间,河北省的省委一把手就又要换人,这无论对河北省委领导班子的稳定性,省委工作的延续性,以及赵克志本人来讲,无疑都是败笔一桩,而之所以有此安排,唯一的目的就是要为已经在贵州省委副书记兼省长位置上等了两年半时间的陈敏尔赶快腾出位置,因为离十九大召开只有两年多的时间,届时陈敏尔仍然停留在省级行政一把手的位置上,直接调升中央政治局或书记处难度太大。

陈敏尔荣升省委一把手的消息传出后,外界评论均都注意到了他的“之江新军”背景。

此公的官方简历说他入黔之前的为官背景全都是在浙江家乡,从一个中等专科的师范学校毕业留校做宣传部干部起,一步步晋级至县委宣传部副科长、部长,再到地市级宣传部副部长、部长,再到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再后是省委副书记、省委书记,期间非常重要的是他曾经担任过县级党、政一把手和地市级的党、政副职。

而他的这三十多年的政坛经历中,最为重要的当然是效命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的那一段。

习近平是2002年中共十五大召开前夜以代省长职务奉调浙江,凭此顺利当选十六届中央委员之后即被公开宣布接任省委书记。而此时的陈敏尔刚刚升任省委常委兼省委宣传部长不久。

一篇标题为《陈敏尔异军突起 第六代百舸争流》的外界评论文章中说:中共河北原省委书记周本顺被调查之后,引发河北、贵州两省官场人事调整,值得注意的是六O后的陈敏尔异军突起,晋升为贵州省委书记,并逐渐成为中共第六代领军人物的有力竞争者。

习近平主政浙江期间,陈敏尔一直是其宣传领域的助手。众所周知,习近平对宣传工作非常关注,并且自己也喜欢写文章,O三年二月至O七年三月间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的短论高达二百三十二篇,这些文章成为习近平从政心路与执政理念的写照,而在此期间,陈敏尔起了很大作用。中共十八大之后,陈敏尔以浙江常务副省长空降贵州出任省长,成为习出任中共总书记后,率先获得重用的地方诸侯。而今次贵州出现空缺,陈敏尔迅速获得上位,充分说明他在习心目中的地位不一般。

外界报道中还特别提到陈敏尔任职浙江省委宣传部部长期间,浙江日报头版推出特色栏目——《之江新语》,首期的专栏文章内容为《调研工作务求“深、实、细、准、效”》,全文不足300字,署名“哲欣”。

《之江新语》自2003年2月25日开始持续到2007年3月25日。2007年5月,以《之江新语》为书名结集出版。“哲欣”就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所用的笔名,取“浙江创新”之意。习近平当选总书记之后一系列新观点、新论述、新理念,许多都能在《之江新语》中能够找到雏形。

《大公报》北京分社副总编辑马浩亮在一篇分析《之江新语》的文章中指出,当时和习近平一起在浙江工作的蔡奇、黄坤明、钟绍军、舒国增、夏宝龙、李强、陈敏尔、巴音朝鲁、楼阳生、应勇、陈德荣都是领略《之江新语》政治智慧和思想思路的第一批读者,堪称是一支“之江新军”。

中共十八大以后,上述人员逐渐调整到更加重要的岗位:时任浙江省委副秘书长舒国增晋升为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蔡奇据传也将入京担任要职,黄坤明担任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夏宝龙、李强分别担任浙江省委书记和省长,巴音朝鲁现任吉林省委书记。陈敏尔是最新一个得到提拔的“之江新军”。而这个最新提拔的,应该也是所有“之江新军”中未来职务最高的一个。

按照外界评论的说法,习近平上台后,外界一直在观察其执政思路与风格,同时也在揣测其接班人选。虽然中共十八大时,确立了六O后的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以及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作为第六代的接班人进行培养,但应该看到,这两个人选是当时各方政治力量较量妥协的产物,未必是第五代真正心仪的接班人选。

按照中共的传统,总书记人选一定是从地方省市诸侯中选拔,如果要成为第六代接班人选,在年龄上还必须是六O年之后出生的。所以,陈敏尔今次升任贵州省委书记,意义非同一般。

按照外界评论的说法,与胡春华、孙政才相比,陈敏尔在资历方面还有所欠缺,而且胡春华在西藏、河北、内蒙、广东以及团中央都历练过,而孙政才则有北京、重庆这两个大都市及农业部的常务与行政经验。但这两人都有缺陷,胡春华受令计划案影响,整个团派群体受到打压,而且胡春华在地方历练中尚未表现出杀伐果断的魄力;自从胡锦涛“不折腾”不作为的施政被广受诟病之后,外界对胡春华便普遍不看好。至于孙政才,虽然表现得中规中矩,但早前在农业部期间的一些做法,还是授人以柄。不过,随着反腐整风运动的推进,政局变幻莫测,随时还会有出人意料的冷门人选杀出,陈敏尔能走多远,还需拭目以待。

而依笔者的观察,正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位陈敏尔未来能走多远,中共官方媒体已经有所暗示。本文一开始引述的人民日报旗下的“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对贵州省委书记易人这样一则本属正常的人事变更消息,特别安排了一个别样标题《陈敏尔任贵州省委书记 全国31省区市“60后”书记增至3人》。内文中强调说:据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记者统计发现,现任全国31省区市党委书记中,“60后”已增至3人,分别是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以及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50后占到总人数的八成以上。

众所周知,自从胡锦涛称赞江泽民把中共政权的“香火传递”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了之后,曾经先后过省级行政和党的一把手,特别是担任过党的省级一把手,是进入政治局的必由之路。如果要成为未来党中央的核心领导人的接班人选 ,有习近平那样从基层干起,从县级领导班子的党政负责人一步一个台阶地递升至省委一把手,是在党代表们的选票面前最有竞争力的。外界评论在把陈敏尔与胡春华作比的时候,只注意到了胡春华已经担任了几处省级领导的“优势”,却没有分析到他不具备地方基层党政一把手工作经历的劣势。所以,就如同李源潮和李克强均曾经官阶比习近平高,但最终却被习近平“比选”下去一样,胡春华与陈敏尔相比,很可能败就败在他的“团派”从政经历上了。

公正地对比,胡春华比李克强、周强等,在出任团中央领导人之前还是多少有些地方工作经历的。但是在党代表眼里,均还是认为他当初年纪青青就享受省部级待遇,沾的就是共青团干部必须有年龄限制所以必须被突击提拔,所以被称之为“直升飞机干部”的光,与其他从县乡一级领导人干起,在基层数十年摸爬滚打,一步一个脚印递升至省委书记的干部相比,根本就不是公平竞争。

所以,如果令计划曾经操纵“选票”为胡春华等团系接班梯队“加分”的消息属实,那么胡春华十九大上的最好结果是原地踏步。而顶替他总书记接班人地位的可能人选,目前来看应该是陈敏尔最为抢眼!

(文章只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