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专栏的上篇文章《人要吃肉,猪要吃豆是习近平无法回避的现实》刊登和播发的次日,即有众多媒体互相转载了标题为《中国连续2周破纪录爆买猪肉 美国恐闹培根荒》的报道文章,说的是中国饱受非洲猪瘟侵袭,猪肉短缺、价格飙涨,民众只能寻找替代肉类或少吃肉。
《彭博》指出,美国9月的猪肚库存是48年来最高,但中国进口美猪的趋势正在上升,可能很快便会出现"培根短缺"。中国、墨西哥、日本进口美猪数量都在上升。中国在10月第2周进口了创纪录的14.22万吨,第3周再破纪录达15.26万吨….。报道中引述金融服务公司Archer Financial Services大宗商品经纪商史密斯(Dennis Smith)的话说,美国猪商们期待中国会大量进口,因此增加猪群数量。农业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9月1日已增加到7770万头猪,也创下1943年以来最高的月纪录。史密斯表示,猪肉产量从夏季到9月之间激增,猪肚库存增加是因为主要需求来自美国国内 - 大量制作培根的必需,而猪腿之类的部位则靠出口消化。不过,中国通常是买整只猪而非个别部位,猪肚自然包含在内,因此理论上来说,"如果继续向中国出口全猪,会造成猪肚短缺。"
其实早在上个月我们即已经注意到,中国大陆的好几家经济新闻网站都转发了外媒原载的一篇报道文章《美猪为什么狂涨? 原来“一生只此一次”的机会来了 》。文章中说:美中贸易谈判将在下个月复谈,美国商品市场预期中国就要落实扩大采购美国农产品,以缓解双方紧张;活猪期货在芝加哥商品市场价格上扬,黄豆、棉花期货也大幅上涨。中国国内因为非洲猪瘟肆虐,活猪数量锐减、猪肉短缺价格飙升,中国对进口猪肉的需求大大增加,势必扩大向海外采购猪肉。
更早在今年年初即已有日本媒体预测,“作为世界最大猪肉消费国,中国为了弥补国内产量的减少,将迅速扩大来自美国、南美和欧洲的进口,这势必将推高世界的猪肉行情。”
有文学城的网友为其转载的《人要吃肉,猪要吃豆是习近平无法回避的现实》留言说:"和美国打贸易战应该是在非必需品上打嘛,让全国人民勒紧裤带和美国干战真是愚蠢
极了,哪帮蠢蛋拍脑袋想出来的馊点子?"
另外 一位网友解释道 :“是想打击特朗普的农民票仓,结果是美国农民因为贸易战损失了100亿左右的收入,美国政府补贴了农民300多亿,农民乐的合不上嘴。卖不出去的玉米用来做玉米射击游乐场,又发了一笔小财。(这就是)所谓的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惯常为中共当局辩护的网友 “青衣侠”发表高见说:“‘人要吃肉,猪要吃豆 习近平无法回避的现实’ - 既然‘人要吃肉,猪要吃豆’,那就买豆养猪嘛。如果能以400亿-500亿的农产品采购换来贸易战的停火协议(至于什么时候退回三八线,再说),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不是我们不想买美国大豆,而是为了要惩罚一下美国而故意忍着不买,让美国人急一下。这不,特朗普急了,再也不说要签就签一个全面完整的协议了。既然效果已经出来了,那么也该到了恢复购买的时候了。毕竟我们还是很需要大豆嘀,只是我们能忍,美国人先忍不住了,先眨眼睛了。至于,400亿-500的说法,其实也只是美国在说,中国从来就没说过具体的数字,只是说要‘大量购买’。所以,现实就是:美国妥协了,接受了中国的‘阶段性协议’的提议。于是,中国人就有肉吃了,猪也有豆吃了,美国农民的仓库也终于腾空了,可以运入今年的新收成了。至于‘结构性改变’嘛,明年再说。”
这位“青衣侠”网友虽说是在为中共政权辩护,但不得不承认其言之在理。习近平当局在美中贸易战的对策就是,对内一个“忍”字,对外一个“拖”字。但凡还能忍得住,就拖一天算一天。
我们半年前在本专栏发表的《习近平:靠制度优势打赢贸易战》一文,引述过以“我愿为党叼飞盘”著称于世的胡锡进的话说:打打谈谈,即使谈判破裂,美国全面加征关税,也不意味着谈判的大门从此关闭。美方极限施压,恰恰表明美方对早点达成协议其实很着急。越是在这种时候,中方越要保持定力。中美贸易战的“发烧”再高一度,多烧一会儿,未必对中国在战略上就是很坏的事。在我方受损失的同时,美方也将在增加损失的过程中多积累一分教训,之后若能达成贸易协议,反而会更稳固。
胡锡进文章中的这一段,“越是在这种时候,中方越要保持定力。中美贸易战的‘发烧’再高一度,多烧一会儿,未必对中国在战略上就是很坏的事”的说法,兴许就是引述的习近平原话,至少是对习近平就中美贸易谈判问题内部指示的准确发挥。
笔者半年前发表的这篇文章中,还引述了内地记者传出的习近平大概是在今年春天的某个时候,对中美“贸易僵局”的指示内容:“时间在我们这边,只要我们保证做到临阵不慌,谈判拖得越长,和一盘散沙似的美国统治集团相比,我们的制度优势就越明显”。
这个所谓的“制度优势”,就是胡锡进的社评中诠释出的“中国有党的坚强领导,有在困难面前保持团结的巨大体制优势”。
不过,虽然胡锡进在他的相关文章中,所谓“美国豆农协会和工业委员会已在强烈要求政府抓紧与中国达成协议”并非凭空编造,但习近平也在已经过去的近两年“忍”和“拖”,以“忍”保“拖”的时段里,日益明白了为什么当年的邓小平一再强调“发展是硬道理”。现如今,“人要吃肉,猪要吃豆”,同样也是硬道理。
网名为“北卡山人”的网友在文学城发帖说 :“人要吃肉,猪要吃豆;饥肠辘辘,怎么战斗?小编好坏啊,偷我的诗句作标题”。
其实真不关文学城“小编”的事,人家这次转引我们自由亚洲《夜话中南海》的文章未改动标题,而笔者撰写此文时想出这个标题之前,真得没有读过这位“北卡山人”的诗句。
网友“jz101 ”调侃说:“每天给猪放红歌,它们就是被吃也会感觉很幸福。”
文学城网友“老大粗”假装傻傻地发问说:“毛主席领导下的猪从来不吃美国大豆,照样长得又肥又重,为什么习主席领导下的猪一定要吃美国大豆?”
网友 “泰傻 ”则调侃道 :“猪们纷纷表示,我们可以不吃豆,给点泔水就行,领导们的残羹剩饭也行,一定要多长膘,多产肉,多产仔,确保广大百姓都有肉吃。”
文学城的网友之一“我要真普选“ 发贴调侃说:“(除了‘人要吃肉,猪要吃豆’),还可以吃草和观音土。”
虽然这位网友意在调侃,但说到吃观音土,话题就变得无比沉重了。
这位网友想必是经历过共产党治下的“三年自然灾害”的。所谓“三年自然灾害”,当然是中共政权自己的托词,从邓小平时代开始,毛泽东时代的“三年自然灾害”的说法,逐渐被"三年困难时期"所取代。按照百度百科的说法:“‘三年自然灾害’一般指三年困难时期,指中国从 1959年至1961年期间,由于大跃进运动以及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政策所导致的全国性的粮食和副食品短缺危机。”
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或者说“三年困难时期”,事实上是惨绝人寰的三年大饥荒,居然会被许多在海外发贴的中共毛左公然否定,但被中共当局审查过后并未删除的百度词条中,却引用了中共官版《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在叙述到“三年困难时期”群众生活状况和人口变动情况时的内容::“粮、油和蔬菜、副食品等的极度缺乏,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许多地方城乡居民出现了浮肿病,患肝炎和妇女病的人数也在增加。出生率大幅度大面积降低,死亡率显著增高。据正式统计,1960年全国总人口比上年减少1000万。突出的如河南信阳地区,1960年有9个县死亡率超过100‰,为正常年份的好几倍。”“这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反右倾’斗争的严重后果,其沉痛的教训应该认真总结和记取。”
如上文学城网友所说吃草还有树皮什么的,没有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的年轻一代,从字面上即能够理解 。但只有那个时代过来的中国大陆人,特别是当时生活在广大农村的那一代中国大陆人,才会有吃观音土的记忆。
观音土又名膨润土,是一种用途非常广泛的天然工业原料,最广为人知的就是陶瓷用土。中国内地的知乎网站上有网友提问说:为什么闹饥荒时有人会吃观音土?这种土只能临时充饥,吃了没法消化,吃多会出人命。然后就感觉很想不通,就算树皮草根都被吃了,吃树叶或者把木头煮烂了吃也至少不会吃死人吧?
一位“人民艺术家”解释说:树皮的吃法通常也不是直接就啃,饿绿了眼的人才那么干。人们都是先扒树叶,树叶扒光了,才扒树皮。树皮也分好吃不好吃,好吃的滋味只能说不差,难吃的则十分苦涩,比如说杨树皮。差劲的树皮能把人胀死,到肠里屙不出来,饿极了再吃东西,久而久之就憋死了。观音土也是这样的,食之令人饱腹。观音土不是说吃了就会坠死、胀死,少量吃是没事的,很多人靠吃观音土撑过来了。蒸观音土吃的确可以 续命,但吃久了肯定胀死。不到万不得已,没人愿意吃这个。 为什么明知最好别吃还吃呢? 因为不吃死得更快。
袁隆平《上级“便函”保护了我和杂交水稻》:“1960年,全国闹大饥荒,我亲眼见过有人饿倒在路边、田坎上,有的是吃‘观音土’不消化撑死了。”
正因为中国人在中共政权治下,宁吃观音土而死也无人造反的事实,所以文学城的网友“喜大普奔”坚决认为,“人要吃肉是个伪命题”。该网友说:“元末朱元璋差点饿死,当和尚;名末李自成带饥民起义。易子而食典故,民国的1942, 解放后大跃进。 说实在的,这标题太矫情,也挺无聊无耻的。”
但是这位本意是要为中共当局辩护的网友,拿中国历史上的“易子而食”和“解放后的大跃进”来证明当今中国“猪可以无豆,人可以无肉”,似已不合时宜。时代毕竟已经不是“没有裤子穿也要造原子弹”的时代了,五年前的习近平即已经在庆祝中共建政65年时高声宣告,“人民生活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这不仅使中国彻底抛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而且为人类战胜贫困、为发展中国家寻找发展道路提供了成功的实例”。而五年之后的中国,居然又出现了因为猪无豆吃导致人无肉吃的可悲局面。
虽然为五毛收入发贴的毛左们还在遐想着,他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因为体恤饥民而当年停吃他一生最爱的红烧肉,如今习主席尽可以有样学样。但他们的习皇帝已经打心底里无奈承认,如此局面绝对不可以长久。政治上尽可以师法毛时代,但经济上万万不能,这才有了“加快采购美国农(畜)产品”的“英明决策”。
文章只代表特约评论员个人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