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安倍访华 中日冰川消融
背景: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于10月25日起访问了中国三天,是7年以来首次日本领导人正式访问中国, 《中日友好条约》40周年是这次访问的缘由。
自2012年日本政府宣布把尖阁诸岛(即钓鱼岛)国有化以来,中日关系一直紧绷。
二、 中日关系缓和的主动方及其动因
中方是主要推手。请看北京的下列通知:
'居委会紧急通知
接上级指示,各小组按原有的分工准备好游行工作,特别要注意的是,这次不是反日,而是中日友好,千万不要闹出笑话!
10. 23'
三、 中日缓和的强力“推手”——白宫
中日关系好转,原因主要在美国。
一是中美贸易战,并向新冷战推进,中共面临全面孤立的危险。为摆脱这一困境,北京藏起自以为是自以为强的凶悍面孔,大摆笑脸,大撒钱财,放低身段,呼朋唤友,向日本,向欧洲,向印度……,试图在西方国家和民主国家中打入自己的锲子。
二是由于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件关系协议》(TPP),变成了要由日本主导争取推动没有美国参与的TPP弱化版《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展协定》(CPTPP),北京试图借助日本而探索其进入或者联系CPTPP的可能性,从而摆脱贸易困局。
日本方面,由于美国在贸易方面对日的冷峻态度,同时日中关系长期对立也对日本不利,加以安倍可以对华接近来对美要价,故日本在外交上一直有缓和对华关系的需求。中美互相提高关税,日本或可以成为部分商品的替代品,例如汽车行业,如果美国主导地位不再,日本便能更入到中国市场。而中国也能相对地减轻了中美贸易摩擦所带来的压力。
安倍首相访华达成了多项协议:
中日两国建立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的合作机制,宣告日本间接对中国的“一带一路”构想不抱异议。
邀请中国国家元首明年访问日本。
中日两国建立包括本币互换在内的国际金融合作机制,为最终摆脱美元一统天下的格局奠定基础。
东海油气田开发等合作计划。
…………
但是,日本方面宣布,停止持续约40年的对华开发援助,外相河野太郎说,考虑到中国的经济水平,已不需要向中国提供援助,希望寻求与中国合作,对第三国提供开发及人道援助。
一、 权宜之计的寿命 地缘政治与意识形态的纠结
中日关系从长期看,历史问题及领海主权争议的问题,是结构性的,不会因权宜交好而改变。
地缘政治:从地缘政治上,谁是亚洲的领头羊?中日也有结构性的冲突。
意识形态:中日的国家价值体系不同。但不如美中之间的冲突度。
故目前的姿态只是暂时性的。
在价值观上,在根本制度和立场上,日本必须与美国保持一致。故日本是先同意与美国展开贸易谈判,才到访中国,这显示出日本其实很害怕特朗普政府强迫日本放弃与中国合作。
日本如何在下阶段与美国达成自由贸易协定,应可以看出日方如何在美中间取舍平衡。从安培访华没有形成任何两国间的共识法律文件,来去也没有共同会见记者,亦可看出端倪了。
二、 中国: 和外必先变内
中国外交孤立的困境,根本上源于它的制度形态,源于它与世界主流秩序与格局格格不入。这一点,不可能靠谈判与外交技巧改变。若要有和谐协调的外部环境,必须有根本的制度改革。制度内政一变,一通百通,外交将顺风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