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陈奎德;座谈人:夏明博士,纽约市立大学政治学教授
一丶停战六十年后美丶中丶南韩丶北韩四方的不同“庆祝”活动及其态度
1丶美国: 奥巴马:“那场战争并非平手,而是韩国赢了。当5000万韩国人生活在自由丶强劲的民主与世界最蓬勃的经济体之一时,朝鲜的镇压与贫穷与韩国形成强烈对比,这就是胜利,这就是前人留下的遗泽……没有战争应该被遗忘。”
2丶中共: 中国国内低调,未举办庆祝活动,但派遣了大陆国家副主席李源潮赴北韩与金正恩会面并观礼。看似热络的大陆与北韩关系,因北韩核武争议,陆媒出现不同的声音,认为两国已不是单纯的血盟关系,而是关系转淡往「普遍正常」方向发展。李向朝鲜公开再提朝鲜半岛“无核化”问题。
3丶南韩: 7月27日(星期六),南韩举办盛大纪念活动,纪念韩战停战60周年。南韩总统朴槿惠¬,各个国家的代表以及曾经参战的退伍军人出席了仪式。
一场撼天动地的战争在1953年7月27日晚上9点画上句号。在硝烟散尽60年之後,当初签订停战协定的板门店签字大厅已经成为一道风景,发生在这里的故事却从未在记忆中远去。
南韩总统 朴槿惠:"在过去60年,打破和平的任何因素仍然时刻存在着。战争已经暂停,但我们仍¬处在最长的休战中。现在我们应该停止对抗和敌意,创造一个新的半岛局势。"
分析家表示,从技术上讲,这场战争依然在进行中。南韩与朝鲜双方在1953年7月签署了停战协议,但民主自由的南韩和共产主义统治的朝鲜从来没有签订正式的和平条约。
南韩总统 朴槿惠:"朝鲜应该放弃核武,必须改变,必须对人民的生命和自由负责。"
4丶北韩:韩战停战60周年,北韩阅兵规模空前。
二丶韩战:冷战肇始期的热战
基调是冷战:是自由与共产极权之争,而非民族利益之争。是刀枪化的意识形态之争。是共产主义武力扩张,与联合国反扩张的斗争。
(中共当前的宣传,对韩战中根本性的“主义”之争,几乎一字不提。其实,当年若不是意识形态之争,没有姓资姓社问题,就不可能形成什么“两大阵营”,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冷战年代。而韩战,其实是冷战中的热战,是冷战较量中的第一场搏斗。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讲话中通过对比南北朝鲜的制度和现状,触及到问题的实质。)
三丶参加韩战是毛泽东对斯大林的投名状
毛泽东建政后,为争取苏联援助,为消除斯大林对他闹独立的担心,一开始就宣布他的外交是“一边倒”,即倒向苏联为首的“共产阵营”。这种唯克宫之意是瞻,视斯大林为共产国家龙头老大的心态和行为规范,是当时的基本背景。
韩战,在这个意义上,是他对斯大林的投名状。
是什么具体切近因素导致远东这场血腥战争的爆发?
一个最为关键的因素,是金日成错误判断了大国的意向丶国际的局势以及自己的实力,执意发动战争,以便使共产党能横扫南韩,从而使自己登基为统一的共产朝鲜之王。这一顽固的意志,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了一系列悲剧。
斯大林最初曾因惧怕与美国直接对垒而劝阻过金。但後来经不起金日成信誓旦旦战必速胜的保证,以及唾手可得的地缘政治利益的诱惑,获得苏联的远东出海口(当时,旅大已经协议归还中国),同时考虑到有北韩军队和中国军队作为一线二线的屏障,可以避免美苏直接交手,终于同意了金的冒险。
当时中共由於刚建政不足一年,百废待举,急需和平环境,故北京高层接到求援信後大多不同意出兵朝鲜。但毛独排众议,以美军将逼到鸭绿江边,中国“唇亡齿寒”,美军可能进入中国东北为由,执意要出兵。但后来证明,他的这一致命的判断是错误的。毛泽东积极支持金日成南犯,并希望苏联出钱出军火。只是要求在金拿下南朝鲜後,苏联再回头帮助他解决台湾问题。
当时中苏曾秘密协定要“减少”一亿中国人。
联合国提案将中共定为入侵者。
四丶韩战的政治经济后果 (对中国与对东亚)
对中国: 倘若没有那场战争,这半个世纪中国人恐怕会换一种活法,一种很不同於这五十年来大家耳熟能详那种基本生存方式。即是说,该战争对中国,甚至对二十世纪後半叶东亚的基本格局,其影响都是巨大的。
倘若没有韩战,没有因韩战而与美国丶西方国家所造成的交战敌国关系,以毛泽东对苏与斯大林的历史积怨,以毛不甘雌服于人下的个性,再根据李志绥医生回忆录中所揭示的毛实际上对美国好感而对苏联讨厌的私人情绪,我们没有理由认为中共不会在建政後不久就走上铁托式的道路,很快显示自己的独立性,并使自己在施政上减少一些共产主义意识形态色彩,而多一些民族主义因素。即是说,倘无韩战,则中共在五十年代的外交不至如此僵化丶亲苏,而可能赋有某种程度上的灵活性丶中立性与可选择性。然而一旦开战,这个“一边倒”的政策就从此凝固下来,成为支配相当长一个时段的总方针了。
这样,北京卷入韩战,旗帜鲜明地与联合国为敌,与西方国家为敌,自身严厉地“闭关锁国”,同时也受到西方(对一个交战敌国)的围堵与封锁。这个基本的孤悬态势使中国及其他国家人民双方都身受其害;并使中国成为二战后世界现代化潮流之外的弃儿。
中国国内的政治气氛与韩战的战时空气及其後遗症潜在地是有很大关系的。韩战与中国政治极端化息息相关。
韩战对于毛式高度钳制性的“一言堂”的形成,对於中国“一边倒”的左翼极权的政治方向,是起了相当关键的建构作用的。根本的重要之点是,它造成了一种弥漫全国的浓烈的政治气氛——非黑即白丶非敌即友,不容置疑,无须讲理的意识形态气氛。从此,中国在这种严酷政治气氛的笼罩下,鸦雀无声,在左翼极端的路上越滑越远,以至不可收拾。
之后的事是众所周知的:中国进入了毛泽东极端意识形态化的“快车道”:知识分子思想改造,批胡风,三反五反,肃反,反右运动,大跃进,人民公社,大锅饭导致的大饥荒,反右倾,反修防修反击帝修反的大论战,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直至其意识形态的逻辑顶点——史无前例的反文明的文化大革命。从此,中国在封锁起来的笼子里疯狂旋转,失去了进入国际主流秩序的历史机会。
韩战,正是这种政治极端化的催化剂和凝固丸。
韩战唯一具有正面意义的偶然副产品是:中国政治试验的“活眼”——台湾的诞生。人们当年恐怕完全未曾预料到,它会与香港一起,成为中国未来变迁的示范和样板。
对东亚:
韩战后,与中国大陆的荒诞折腾相对照,东亚的其他国家与地区:朝鲜以三八线南北划界,台海由第七舰队隔开大陆与台湾,在韩战固定下来的地缘政治格局下,东亚达成了某种相对稳定的脆弱平衡,於是,这些非共产国家可以专注力量於内部发展,开始致力於自己国内的经济与政治现代化起步,结果终於导致这一历史时期内这些国家的起飞。
先是,日本的经济与政治秩序在美国帮助下迅速走向轨道,发展迅猛,其後,又是亚洲“四小龙”——香港丶台湾丶南韩丶新加坡的经济起飞。随后,中丶苏交恶,中美准结盟以制苏。毛去世,北京在邓小平主导下开放经济。再後,中国发生天安门事件。“柏林墙”倒,东欧丶苏联解体。北京与南韩相互外交承认。直至今天发生的,北韩民穷财尽,穷兵黩武,铤而走险,面临国际社会巨大压力。至此,亚洲的“柏林墙”也开始一步倒塌。共产主义,如今已是“气息奄奄,日薄西山”了。
60年之後,东北亚格局又面临重新洗牌,金家世袭王朝搞得北韩饿殍遍野,走投无路之际,孤注一掷,以制造核武器要挟世界。值此历史转折关键时期,我们如何从历史吸取教训,化剑为犁,化干戈为玉帛,化金家世袭极权为统一的民主自由韩国,这是摆在有关各国领袖及民众面前的试卷。
毛泽东在斯大林死后,多次“埋怨”斯大林承认朝鲜战争“百分之百都是错了”。而另据史料记载,中苏早在朝鲜战争前就签下秘密协定,用战争消灭一亿中国人。历史要求中共:公开承认错误,向联合国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