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与中国经济结构问题

座谈人:程晓农博士: 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博士

一、上海自贸区的由来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上海自由贸易区或上海自贸区,是上海市的一项正在推进发展的自由贸易区项目。2013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该试验区成立时,以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为核心,辅之以机场保税区和洋山港临港新城,成为中国经济新的试验田,并将大力推动上海市转口、离岸业务的发展。上海自贸区是中国大陆境内第一个自由贸易区,有评论认为将为上海带来十年发展红利。该项目立项的过程中曾遭遇阻力,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力排众议"努力促成该项目通过。上海自由贸易最早在2003年的陈良宇时代就曾有过发展意向和规划。

二、何谓自由贸易区?
自由贸易区,不同于实行普通贸易优惠政策的"加工出口區",而是贸易伙伴之间通过签署协定,互相之间开放市场,逐步取消绝大部分货物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并允许船舶自由进出,在服务业领域改善市场准入条件,实现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自由贸易区有货物进出自由、投资自由、金融自由和成员经济体之间无共同对外关税等四个特点。设立自贸区可以促进地区进出口贸易和增加外汇,提高该地区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并增加就业促进地区整体经济发展。

解读上海自贸区
上海自贸区的规划面积为28平方公里,包括洋山保税港区、外高桥保税区(含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及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将对该特定区域采取优惠税收和特殊监管政策。相比国内目前的各类保税区,自贸区意味着更优惠的政策、更大的开放度。
什么是自贸区?

自贸区分为两种,一种是广义的自贸区,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通过签署自贸协定,分阶段取消绝大部分货物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而上海自贸区是狭义的自贸区,即在这部分领土内运入的任何货物就进口关税及其他各税而言,被认为在关境以外,并免于实施惯常的海关监管制度。

上海保税区与自贸区差别何在?

和国内各类保税区不同的是,自由贸易区的最大特色是“境内关外”的特殊海关监管制度,即“一线(自贸区与国境线)放开,二线(自贸区与非自贸区)管住”。

上海自贸区:突破政策的藩篱

上海自由贸易区作为新一届政府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其筹备进展一直为各方关注,但其所涉及的具体方案却始终未能公开。知情人士透露,今年年内,上海将制定出台总体方案之下的"顶层设计"细则,其中涉及税收政策、外汇管理、海关监管等一系列复杂的改革。
上海自贸区能实现货币自由兑换吗?

三、上海自贸区获准背景

2013年8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发布消息称,“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试验区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

背景:中国面临“二次入世”:美欧自贸区谈判和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这两大自贸区都不包括中国,面对未来世界贸易规则、格局的可能改变,中国将面临严峻的“二次入世”危险。

中国经济换挡关口:在国际需求疲弱及劳动力成本升高导致产业转移,房地产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唯一支撑,危机临近。

上海发展的历史性波折:1949-1992 (与香港的起落对比),1992-2007 (江政策对上海的倾斜、大发展时期),2007-2012 停滞时期

四、上海自贸区能使中国经济软着陆吗?

有人认为,上海自贸区将发挥作用将中国从硬着陆的风险中拯救出来,它能由此效能吗?

五、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问题何在?


中国经济结构的严重失衡:
中国经济几乎成为房地产经济,其他各行各业日益萎缩。
房地产泡沫日益累积严重,然而它又是当下中国经济增长的唯一支撑。这一失衡意味着什么?靠自由贸易区的政策能够解决吗?
真正的外资何以逐步撤出中国?支撑中国经济的假外资及其进入的房地产业的极其不稳定性
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