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 “西安以東”、“南京以北”、“武漢以西”

這不是天氣預報﹐而是核戰爭預報﹐其根據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慶祝建軍78週年前夕﹐一個名叫朱成虎的解放軍少將所披露的新戰略。

朱成虎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防務學院院長﹐這個身份使得他在戰略問題上發 言時比和他同樣軍銜的將領要有更份量。朱少將最近在接受香港記者採訪時說﹐為 了對付美國捲入將來的台灣海峽衝突﹐中國方面已經準備好打一場核戰爭﹐以西安 劃界﹐西安以東的中國城市準備都犧牲掉﹐但美國也要承擔西部地區幾百個城市被 中國遠程核武器摧毀的損失。

朱少將這番話理所當然地在國際上引起了關注。如果說人們沒有理由認為政府和軍 方授權朱少將作這樣的發言﹐那麼更沒有理由相信這番話只代表他個人的觀點。理 由很簡單﹕朱是軍方身份﹐討論的是他職責範圍內的問題﹐他不是在對某個已經發 生的事件發表評論﹐而是對未來發展提供對策﹐這和他“防務學院院長”的頭銜完 全相稱。何況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熊光楷將軍1995年訪問華盛頓時作過類似的表態。熊將軍當時說如果美國捲入台灣海峽戰爭﹐美國西岸的洛杉磯等城市將會在中國遠程導彈的射程之內。

很多所謂民族主義者也許會說﹕一個國家的核武器不就是用來保護自己的領土和主 權的嗎﹖何況這兩個將軍關於使用核武器的談話都是有前提的﹐這就是當美國干預 台灣海峽衝突時﹐而台海兩岸的事務被認為是中國內政。換句話說﹐要是美國不干 涉台灣事務﹐不就不存在中國使用核武器的問題了嗎﹖

這種看法之所以是錯誤和危險的﹐在于它根本顛覆了核武器問世以來核大國之間為 了人類生存而達成的共識。這種共識就是﹕核武器是一種威攝力量﹐擁有它的目的 是不讓對方有使用它的可能。在這個共識背後又是一個常識﹕使用核武器的結果是 共同毀滅﹐如果不是整個人類文明﹐起碼也是衝突雙方。在這個意義上﹐幾乎沒有 什麼現實的政治和經濟利益能夠大于使用核武器的後果。這樣一個成本和收益的換 算實在是太簡單了﹐但正是這個簡單的換算構成了核時代人類文明的底線。正是在 這個意義上﹐蘇聯儘管擁有和美國不相上下的核武庫﹐但並沒有在面臨冷戰失敗、 帝國解體、制度崩潰的關頭以挽救社會主義和蘇聯國家為名發動核戰爭。

那麼﹐台灣問題對中國的嚴重性來說﹐能夠和蘇聯的帝國解體和制度崩潰相提並論 嗎﹖台海兩岸即使不象今天美國所希望的那樣保持現狀﹐而是真的變成了兩個國際 上都承認的國家﹐這個後果難道比一場核戰爭更可怕嗎﹖台灣一直就不在大陸的管 轄之下﹐那又怎麼樣了呢﹖大陸不是也發展到今天﹐“和平崛起”了嗎﹖如果在冷 戰時代﹐當台灣和大陸處于公開敵對甚至交戰狀態時﹐大陸都沒有為了“祖國統一” 和“國家安全”而不顧代價地“解放台灣”﹐那麼今天台海兩岸的和平共存這樣一 個局面﹐難道反而更需要不惜使用核武器去結束嗎﹖

更危險的是﹐以“干涉內政”為名﹐威脅動用核武器﹐這個先例一開﹐今後被威脅 的就不止是美國﹐而是任何一個可能和中國發生衝突的國家﹐只要中國覺得沒有把 握依靠常規性手段去達到目的。中國和那麼多國家交界﹐和那麼多國家有領土糾紛﹐對周邊資源有那麼大的需求﹐本國人口壓力如此大﹐社會內部危機這麼嚴重﹐對所謂“內政”的解釋又是如此隨心所欲﹐如果在台灣問題上由于美國的干涉不能達到目的就公然亮出核武器﹐那麼如果在和東南亞國家在海洋資源的佔有上發生衝突而不能取勝時﹐誰能擔保它不會用核武器或通過威脅使用核武器來實現所謂“國家” 意志呢﹖如果中國內部的民族矛盾持續激化﹐週圍的大國、強國和有核國家如俄國 和印度被捲入﹐中國覺得有國土分裂的危險﹐那麼又怎麼會不把大半個國家拿出來 做賭注﹐再劃一道“南京以北”或者“武漢以西”來打核大戰呢﹖

需要指出的是﹐朱少將其實不過是把自毛澤東以來中共領導人“打完仗再建設”的 底牌再一次亮出來而已。我們已經聽過很多次“抓住和平發展的機遇”、“再給中 國二十年”這樣的話。這些話到底是說中國需要永久的和平﹐還是視和平為大戰的 前奏﹐其實是很值得人們思考的。

但是朱少將憑什麼認為美國會接受他劃下的“西安以東”這條線﹖如果美國如此邪 惡﹐一直利用台灣問題大肆干預中國內政﹐那麼在遭到核襲擊之後﹐我們怎麼能想 象它會如此善良﹐對朱少將指定的“西安以西”不越雷池一步呢﹖

在這個奇怪的“西安以東”背後﹐實際上是朱少將等人對美國既恨又怕的心理﹕既 想用核武器威脅美國﹐又怕真的和美國打一場沒有贏家的核戰爭。在這個意義上﹐ 我們還應該慶幸﹐以朱少將為代表的所謂“鷹派”還有所畏懼﹐還想給中華民族在 “西安以西”留一塊地方。只怕再過幾年﹐隨著中共軍力的進一步擴充﹐連朱少將 這樣的人也會被斥為“恐美”﹐那就真的一切都太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