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忌評論】把疫苗政治化 是林鄭自己

0:00 / 0:00

香港特區政府上周五(11日)宣布已預購三種疫苗,合共購買2000萬劑,分別是來自中國科興、中國復星與德國BioNTech及美國輝瑞合作研發,以至英國牛津三種;在記招上被問到,如何說服香港人去接種中國大陸研發的疫苗時,特首林鄭月娥的回應就是「不要扯上政治」,要以「去政治化」角度看待,聲稱這是「關乎科學、實證」云云──然後更回應市民的選擇權指,香港市民只可以選擇是否接種疫苗,卻沒有選擇權去選擇接種哪一種疫苗,當然立即引起擔憂,質疑政府的合理性。

然而政府當晚即向香港市民示範,政府的公信力是如何之低落──在記招當晚的11時,特區政府竟然緊急發新聞稿,改口指早前特首所聲稱的「輝端疫苗」是沒有輝端,而只是中國復星與德國BioNTech「共同研發」,因此即被各界擔心,這隻「中德疫苗」亦是會由中國生產,會否引發「罷打潮」? 一如中國家長對中國奶粉的信心危機一樣。

因此一些「專家」即幫政府護航,說如果疫苗由歐洲運來要靠長途機,因如無法長期保持零下八十度以下,「可能」會損壞云云──物流行業即對此否認,甚至反過來提供建議;然而這些「護航」言論轉眼又變成了笑話,特區政府於周六(12日)即表示,原來「合作研發」的「復星BioNTech」疫苗,將在歐洲生產,而非在中國大陸生產,忽然間說是無法解決的運輸問題,又突然一夜間不再是問題了,這不是政治,是甚麼?

事實上就是連幾位大家都認知的醫生,如袁國勇、蔡堅等,都曾發表過言論,指因疫苗的試驗未完,因此不會倉促打疫苗;有見及此,政府不是應該盡最大的努力,保證最安全的疫苗嗎?全球「有其他地方批准」,不代表全球都批准,而批准更不代表沒有副作用,以及絕對的安全;每個人體質與病歷各異,承擔的風險亦有所不同,不是由市民自己自行決定,以及為自己的決定負責,竟是強迫市民沒有選擇權,究竟是為了甚麼?是害怕市民紛紛「用腳投票」、「用身體投票」,拒絕中國研發的疫苗嗎?難道林鄭月娥,對其口中經常聲稱的「絕大多數市民」,如此的沒有信心嗎?

不是說絕大多數市民都支持政府施政,絕大多數市民都愛國愛港嗎?為何政府竟然害怕佔社會大多數的愛國藍絲,會拒打中國疫苗?平時親政府政黨,隨便也可以找到二、三百萬人支持DQ,又有親政府的民調,聲稱有9成人支持打中國研發的疫苗,那麼為何政府竟要擔心市民「政治化」?為何要打壓少數人擔憂的選擇,而寧願令到社會的防疫破功?

原因大家都非常清楚──正如以往香港有本土派人士示威,呼籲「中國人買中國貨」、「中國人要飲中國奶粉」,竟惹來親中人士「大怒」,斥責這是「歧視」,愈是了解中國,就愈「歧視」中國貨,愈擔心中國製造的品質安全問題;那些口口聲聲愛國的人士,口說愛國,身體卻最誠實,例如高官子女例必海外留學一樣,打疫苗都寧要歐洲,不要中國貨。然而政府剝奪市民選擇的結果,不是變成大家要走私奶粉一般,去買「水貨疫苗」,就會變成「全民拒打」,令所謂透過疫苗防疫的幻想破滅。因此不理這些客觀事實,強迫大家沒有選擇,才是最政治化的選擇──所有後果,都是由特首林鄭月娥一手造成。

(以上評論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台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