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普評論】改革初期的鄧胡路線面臨挑戰——從鄧胡兩家長子會面說起

0:00 / 0:00

胡耀邦夫人李昭近日逝世,鄧小平長子鄧樸方和女兒鄧楠赴胡耀邦家吊唁,胡耀邦長子胡德平接待了他們。一些網友對鄧胡兩家子女握手言和想不通。

他們說,胡耀邦是被鄧小平整死的,搞不懂他們的後人為何如此寬容大度,也許大家都是趙家人,需要團結起來才能保紅色江山。這種說法不對。雖然都是紅二代,胡德平卻是有名的開明人物,他的一些見解包括主張中國走民主憲政之路,曾經廣為流傳。而鄧樸方在八十年代也曾經為推動其父的改革主張而奔走,但這些年很少參加公開聚會,因而不知道他在想什麼。

但是,胡德平最近公開的一段文字"鄧樸方與鄧楠到家中吊唁母親",卻披露了鄧胡兩家長子的一點心思。胡德平對鄧樸方和鄧楠來家悼念母親表示感謝說:"感謝您們的悼念!不能忘記我國改革開放之初,兩家老人為祖國命運承擔的歷史重任和付出的心血。"鄧樸方說:"聽到耀邦叔叔去世的消息,我正坐車在回家的路上。想到他對殘疾人事業的支持,對我的關心,眼淚忍不住奪眶而出,這時我才知道什麼是眼淚奪眶而出的含義,從此以後再無這種感覺。"

在筆者看來,鄧樸方說這話的口氣顯示,1989年4月胡耀邦去世時,他並沒有向胡德平做過這樣的表白,或許是沒有機會說。那時的鄧胡兩家,也許因為胡耀邦的驟逝,也因為鄧小平在胡耀邦被迫下台中起的作用,相當冷淡。據了解內情的人說,4月22日胡耀邦追悼大會時,李昭拒絕整胡耀邦最起勁的薄一波、鄧力群出席,並說"小平同志身體不好,也不必來了"。

我想,鄧樸方遲到了28年的表白和胡德平的感言,似乎要表達一種對八十年代改革初期兩家家長始於風雨同舟、終於分道揚鑣的感慨、惋惜和遺憾。除此之外,我還問自己,跨越鄧胡兩家過去28年的生分與冷漠,他們現在是不是有一種相似的危機感?

他們不會不知道,兩家老爺子在改革初期的一些主張目前正受到嚴峻挑戰。1980年8月,鄧小平有一個關於《黨和國家領導制度改革》的講話,對共產黨高度集權的制度弊端有不少剖析。他說"從黨和國家的領導制度、干部制度方面來說,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義現象,權力過分集中的現象,家長制現象,干部領導職務終身制現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權現象。"鄧小平當年的豪言壯語"我們這代人活著的時候,非解決不可"的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現在正在走回頭路。

無獨有偶,胡耀邦於1980年提出的發揚黨內民主,黨內真正實行民主選舉、接受黨和群眾監督等主張,也被顛覆。胡主持制定的《關於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提出,要允許黨員發表不同的意見,對講錯話寫錯文章的黨員,不得認為是違反了黨紀而給予處分。"要嚴格實行不抓辮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的'三不主義'"。習近平在2015年11月主持的胡耀邦100周年誕辰紀念會上,不提胡耀邦主持制定的這個《準則》,他後來解釋說,中國國情發生了變化,應制定新的準則。2016年11月,《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出台了,新《準則》強調從嚴治黨,黨內監督,對黨忠誠,維護黨中央權威等,而胡主張的黨內實行民主選舉和"三不主義",都不見了。

顯然,中國的政治發展正在走U型路。權力過於集中的國家領導人制度改革,在經歷了集權-放權的反復之後,又重新回到高度集權的起點;集體領導體制名存實亡;黨政分開在"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的口號下,一切權力又歸於黨;鄧胡的廢除領導干部職務終身制和領袖終身制的努力,似乎也要打水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