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核結果:錯誤
一分鐘完讀:
近日X上有多個賬號同時貼出一張照片,稱是加拿大渥太華艦(HMCS Ottawa, FFH 341)行經南海時,遭中國海軍長沙艦(PLA Navy Changsha, 173)與運城艦(PLA Navy Yuncheng, 571)「夾道歡迎」。亞洲事實查核實驗室以三艘船艦的外型與尺寸進行比對,發現圖片中3艘船艦的比例並不符合真實情形,且兩種AI檢測工具分別偵測顯示,此張照片極有可能是AI生成。
深度分析:
社群平台X上近日有多個賬號轉貼一張照片(1,2,3,4),為兩艘大船艦包夾一艘小船艦,貼文指出,這是加拿大渥太華艦行經南海時「獲得禮遇」,遭中國的長沙艦以及運城艦「夾道歡迎」,且該艦的船長在返航途中遭解職。
貼文並稱南海有「星球最強海軍」,就算美艦通過也會獲得相同待遇,暗指中國在南海的軍事實力強大。貼文有留言稱中國軍艦把加拿大「小土豆」嚇破膽了,但亦有人質疑真實性。

根據渥太華號的官方資料,船體全長134米,寬度16米,根據台灣海軍學術雙月刊,長沙艦全長則為156米,艦寬為17.5米。根據美國海軍學會資料,同屬054A型護衛艦的運城艦長度則為134米,寬度16米。因此3艘船艦相較之下,渥太華號與運城艦長度幾乎一樣,而長沙艦比兩艦略長15%左右。而網傳圖片中的兩艘「中國艦艇」比「渥太華號」大出幾倍,呈現比例明顯不相符。
以外觀判斷,網圖中包夾小艦艇的兩艘大船艦的編號不是長沙艦的173,亦不是運城艦的571,船隻外觀配置也與實際不符合,圖中「渥太華艦」的外觀也與官方資料不符。



AFCL將畫面文字去除後,再以AI檢測工具「hive moderation」檢測,結果顯示有72.5%的幾率是AI生成或是深偽技術,另以「sightengine」檢驗,則是98%幾率為AI生成。

不過,渥太華艦在南海被中國軍艦尾隨,以及該船指揮官遭解職一事屬實,但官方公布的具體情節與網絡流傳的版本有出入。
根據加拿大電視網CTV隨艦記者阿德里安·戈布里亞爾(Adrian Ghobrial)於1月9日以及10日的報導,當中提到「中國海軍的一艘大型驅逐艦——「長沙號」(Changsha)以及一艘護衛艦——「運城號」(Yuncheng)的輪廓可見,它們在地平線上若隱若現,鏡像般地模仿渥太華號的行動」。由此可知確實有中國兩艘艦艇在南海靠近加國艦艇渥太華號,但報道沒有提到渥太華艦如網傳圖片中被近距離緊緊「包夾」的情形。
另外,渥太華號艦長遭解職一事屬實,2月7日加拿大海軍發表聲明,當中提到「加拿大皇家海軍司令安格斯·託普希海軍中將(Vice-Admiral Angus Topshee)已解除阿德里亞諾·洛澤(Adriano Lozer)指揮官的職務,他原為渥太華號的指揮官,該艦目前正在執行地平線行動(Operation HORIZON)。此決定是基於對其領導能力失去信心。」但並未提到是否與其在南海的行動有所關聯。
亞洲事實查核實驗室(Asia Fact Check Lab)針對當今複雜媒體環境以及新興傳播生態而成立。我們本於新聞專業主義,提供專業查核報告及與信息環境相關的傳播觀察、深度報道,幫助讀者對公共議題獲得多元而全面的認識。
讀者若對任何媒體及社交平台傳播的信息有疑問,歡迎以電郵afcl@rfa.org寄給亞洲事實查核實驗室,由我們為您查證核實。亞洲事實查核實驗室更詳細的介紹請參考本文。
我們另有X、臉書、IG頻道,歡迎讀者追蹤、分享、轉發。 X這邊請進:中文@asiafactcheckcn;英語:@AFCL_eng、FB在這裡、IG也別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