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偉航,六四死難者之一,生於1970年二月10日,遇難的時候才只有十九歲零四個月。他的母親,天安門母親成員,尹敏告訴我們,當時葉偉航還是一名高中畢業生,還有一個月便要考大學。他在學校的成績一向都非常优秀,是班中的班長,但在六四這場中國政府對要求民主的學生的鎮壓中失去了寶貴的生命。
在六月三日晚11點多,有一個學生手內拿著一粒很長的子彈和一個炸開了的子彈--被北京人稱為炸子,給大家看,尹敏和大家一下子就變得吃惊气憤,一起坐下來研究這些子彈。
從學生運動開始以來,尹敏很關心這些學生的命運,一直為他們吃不下,睡不著,而當晚發生這樣的事情,更令尹敏和其他人擔心,所以他們一直坐在門口關看,在尹敏离開家上夜班的時候,她對她的儿子說:你要考大學,千萬不要出去。而葉偉航亦一口答應了母親。
約早上的時候,尹敏回到家,看見儿子房間的窗帘仍是關著,她的心挺高興,以為儿子還在睡覺。她馬上同她的丈夫講,我們去搶救一些人吧,戒嚴部隊真的開槍啦。
尹敏把午餐做好,然後到儿子的房間去,她看到他書桌上的書《紀念劉和珍君》還打開者,房間也沒有任何大的變化,看似整夜沒有睡。突然,尹敏發現儿子的皮鞋留在家里,她覺得有點不對,馬上和她丈夫說:儿子可能出了事。
葉偉航的學校剛好在軍事博物館對面,尹敏看到街上這麼亂,相信葉偉航是沒有可能去溫書,不過,他們還是到他學校,問學校的員工,員工回答:這种情況了誰會回到學校溫書?
當時尹敏就坐在地上,她心里已經猜測到原來意想不到的事情早已發生,她問自己應怎麼辦。當時复興醫院死亡的人特別多,他們決定從學校一直找到醫院,天上已經下著毛毛的雨,再加上一些正在找孩子的家長和看熱鬧的人,复興醫院的停尸間被擠滿了人。據尹敏形容,尸体腳對腳一個一個的排著,醫護人員在旁呼吁大家不要緊張和不要亂,慢慢地一個一個來認。情景非常的悽慘。
尹敏回憶,她到達醫院時,看見葉偉航的面已經全部發黑。據她了解,當葉偉航被派往醫院時,他的傷勢非常嚴重,第一槍從左胸打進穿過他的身体,而另一槍則沒有穿過,當時醫院的醫生所看到的就只有這兩槍,所以就感到詫异為什麼搶救還是不成,後來發現他的後腦還有一槍,為什麼一槍穿過,一槍沒有,但仍在他的後腦再開一槍?所以醫生猜,當時的情況應該是非常激烈,否則不會打這麼多槍。
醫生認為葉偉航的傷勢是救不了,因為後腦的一槍打了一個洞出來,這是致命的一槍。
這一槍一直留在葉偉航的後腦,他的尸首的面、嘴和鼻都發腫和發臭,尹敏在他的身上發現被棍打的痕跡。尹敏當時覺得非常奇怪。不過後來經過很多人的分析,當時葉偉航一定和打他的人有非常近距离的接触。
雖然尹敏對儿子被打和被槍殺的事實不能夠忘記,也知道不能夠改變已經發生的事實,她只是希望為儿子做點事。在她儿子被送到火葬場的時候,她向火化師提出了要求,她表示她儿子中了三槍,其中的兩槍沒有出來,她問能否在火葬時把這兩槍子彈拿出來,尹敏希望拿這兩槍子彈作為殺死她儿子的証據。火化師回答不可能,因為火化的時候溫度很高,但他還是說會盡量。
火化後,火化師給她一個塑膠袋,里面是一些類似金屬的東西,這就是他們盡最大努力從骨灰中找出來的。
對於一個失去了儿子的母親來說,她和其他在六四時失去了儿子的母親們一樣,心情很難平靜,因為他們知道她們的儿子均是無辜地死去,就算經過十几年,中國當局仍然對在這事件中死去的人的家屬沒有作交代。尹敏希望能夠在有生之年,將這事情討一個說法,討一個公正,來安慰她儿子在天之靈。
尹敏表示,如果真的能有這一天,她會將她儿子的骨灰撒向大海。不過她覺得,自己的希望可能在她有生之年是難以實現了。(李君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