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立法會選舉(一):拉開戰幕

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二屆立法會選舉將於今年九月舉行,現時已經進入報名階段,由於地區直選議席比上一屆多四席,各區競爭激烈。我們會一連三集為大家介紹香港特區立法會選舉制度,各大政黨參選情況,以及分析香港回歸後,立法會的職能是否有改變。今天先向大家介紹立法會的選舉方式以及立法會各大政黨報名參選時的情況。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二屆立法會選舉將於今年九月十號舉行,本月二十號開始接受報名,為期兩個星期,香港各大政黨都爭取第一時間遞交表格,又帶來龐大的助選團造勢。被指是親中政黨的民建聯,今年以"人強馬壯"做號召。主席曾鈺成表示,會以取得較上屆更多議席為目標。自由黨主席田北俊亦表示,有信心在功能組別選舉中,取得超過十個議席。民主黨中委會委員司徒華就說,會盡力而為,不會強求維持立法會中第一大黨地位。今屆立法會選舉和上屆一樣,共有六十個立法會議席,透過地方直選,功能組別和選舉委員會三種選舉方式產生,任期四年。 根據基本法的規定,地區直選議席數目,由第一屆的二十席增加至二十四席。功能組別議席維持在三十席。另外,較早前選出,由八百人組成的選舉委員會,就負責選出六名立法會議員。根據基本法,下一屆立法會選舉,即二零零四年時,由選舉委員會選出立法會議員的制度將會被取消,形成地區直選和功能組別議席各佔一半的局面。香港城市大學社會科學部講師蔡子強指出,功能組別可以令立法會內,有代表各種行業的聲音,但另一方面亦過份偏袒工商界的利益。而最能反映民意的地區直選方式,今年仍然採用比例代表制,把香港劃分為五大選區,各政黨或參選名單獲得議席的數目,是根據參選區內所得選票的百分比來分配。城市大學公共及社會行政學系講師馬嶽認為,雖然比例代表制有效反映社會內不同政黨意見,但以香港政制來說,在立法會議席並非全民普選的情況下,單議席單票制比較能反映民意。馬嶽又說,比例代表制有不同的計票方式,香港所採用的最大餘額法,對小政黨比較有利。 根據基本法的規定,到了二零零七年,會全面檢討香港行政長官及立法機關的選舉方式。一直以來,香港民主派人士都認為,香港選民已經成熟,要求盡快普選行政長官及立法會議員。而香港特區政府的回應,只是強調會按基本法辦事。下一集我們會探討,今屆立法會最大焦點,民建聯能否取替民主黨,成為議會內第一大黨,以及看看各參選人如何去宣傳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