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共運專題:巴甫洛夫的條件反射理論与列宁的革命--寒山

19世紀最后十年,當沙俄帝國風雨飄搖,人人都在談論到底是革命還是改良時,一位名叫巴甫洛夫的俄國科學家卻在俄國實驗醫學研究所生理系的實驗室中孜孜不倦地做著一項實驗。他的實驗對象和工具非常簡單:一只狗,一個鈴和一包狗食。凡是和狗打過交道的人都會注意到一個現象:每當狗飢餓并看到食物時,就會流口水。這是狗与生俱來的天性,其生理功能是口水會幫助進食時的消化。這個自遠古時代野狗被馴化以來人們見慣了的現象在有心的科學家那里獲得了新鮮的意義。巴甫洛夫每次喂狗前,就搖一陣鈴。經過多次重复,一個意義深遠的現象出現了:有次巴甫洛夫搖了鈴,但沒有給狗食,當狗听見鈴聲時,口水不由自主地淌了下來。今天,稍有科學常識的人都知道這個現象叫做條件反射。如果你長期給予動物一定的信號,而這個信號又和一定的物質條件或環境同時發生,經過一定量的重复,動物的神經系統會自動地把這個信號的出現和相應的物質條件或環境相聯系,從而自動地作出對那种環境的反應。這种功能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的訓練形成的。這個今天的常識在一個世紀以前是科學突破。1903年,巴甫洛夫在馬德里的國際醫學年會上宣讀了他的實驗和研究報告,認為條件反射是高等動物和人類對環境作出反應的的生理机制。1904年,巴甫洛夫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成為俄國科學界的泰斗。十月革命后,當俄國處于可怕的大飢荒,科學家們衣不蔽体食不裹腹,就連高爾基烤火的木材都要列宁親自過問才能解決時,1921年一月24日,列宁簽署了一道政府命令:《科學家I.P.巴甫洛夫的杰出成就對全世界工人階級具有巨大的意義》,要求對巴甫洛夫和他的實驗提供物質保障,其中當然包括狗食。曾經對高爾基說知識分子不是人民的大腦,而是他們的糞便的列宁為什么如此看重巴甫洛夫呢?難道僅僅因為巴氏得過諾貝爾獎,是俄國科學界的象征性人物嗎?這不是沒有可能,但更有可能的是巴氏的學說在列宁眼中具有超出科學解釋的作用。難道不是嗎?馬克思主義用徹底的唯物主義來看人性,認為人性沒有什么內在的不可改變的東西,完全是環境的產物。馬克思的名言是:"全部人類歷史不是別的,而是人性的不斷改變。"在列宁看來,十月革命的最終目的不但是改造社會,更是重塑人性。他從世紀初就苦于找不到一個好的辦法讓工人從"經濟斗爭"上升到"政治斗爭",用"自覺性"取代"自發性"。托洛茨基更是認為革命可以最終從生理上改變人:"人將最終達到自身真正的和諧……他將首先控制自己的半意識,然后是下意識的器官活動,如呼吸,血液循環,消化,再生產,在必需的限度內,他將使得所有這些活動受理性和意志的支配。甚至最純粹的生理過程都將成為集体實驗的對象。"巴甫洛夫的理論無意中給了布爾什維克領袖以重大的啟發:環境可以改變人的生理和心理,創造出新的反應机制。通過重复的灌輸和指令,人的大腦會對一定的術語和名詞產生產生條件反射,自動地做出和灌輸者和指令者的要求相一致的反應。這真是太美妙了!這難道不正是"科學共產主義"嗎?因此說巴氏"對全世界工人階級具有巨大的意義"決非言過其實。從列宁往下,各級蘇維埃干部對巴氏畢恭畢敬,人人都會說"條件反射。"斯大林在把党內反對派往死里整的同時也沒忘了下命令要"巴甫洛夫陣線"和"科學家巴甫洛夫的生理學理論問題委員會"好好工作。蘇聯時期對生理學,心理學和教育學的研究作了极大的投資,然而卻宣布強調人的先天因素的遺傳學是資產階級的偽科學。這一褒一貶難道是偶然的嗎?難道它們和蘇維埃政權以重塑人性為最終使命沒有關聯嗎?然而巴甫洛夫本人并沒有真正歸順新政權。1933年英國作家威爾斯(《世界史綱》的作者)采訪了他。威爾斯發現巴氏的研究室和宅院是他個人的領地,在這里根本感受不到蘇維埃社會的气息,仿佛來到了另一個世界。巴氏當著威爾斯的面對辨証唯物主義能指導科學研究那一套官方教條嗤之以鼻。或許這种与外界隔絕的生活方式就是這位偉大的科學家自覺地抗拒條件反射的方式吧?他可不想一听見鈴聲就淌口水。 和后天獲得的許多功能一樣,條件反射不是一經建立就永久不變的。更重要的是:狗不會說謊,而人會裝假。如果你連續搖鈴但不給狗食,時間一長狗的口水就干掉了,但人會照樣跟著喊口號,表態,交心。歷史証明,蘇維埃領袖不懂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