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中醫藥在香港都沒有受到監管,不過,這個局面將逐漸改變。在今年三月一日起,《中醫藥條例》正式生效,所有非表列中醫或註冊中醫都不能作中醫執業,包括中醫全科、骨傷及針灸。。中醫藥管理委員會已接納七千七百零七名申請人為表列中醫,管委會下半年將逐步按表列中醫的資歷進行篩選,合格的將會正式註冊。前中醫藥發展籌委會委員談靈鈞表示,有關監管中醫藥的討論早在八十年代末已展開。不過,他說,當時的討論進展緩慢,又未能充份反映業界的意見。浸會大學中醫部課程主任梁榮能博士表示,實行中醫註冊制是必須的。不過,有部份中醫關注/擔心註冊會帶來更多的限制,令生存空間收窄,亦有中醫質疑註冊後,中醫的專業地位是否提高?又能否與西醫享有同等待遇?在香港行醫近五十年的中醫談靈鈞表示,業內對實行中醫註冊制度確是有少許分歧,不過只是少數,他認為中醫註冊乃大勢所趨。另一個備受業界人士關注的問題是中醫會否被納入公共醫療架構內?談靈鈞認為,中醫被納入公共醫療架構雖然這並非是短期內會發生的事,但這是必然的發展。正在修讀中醫課程的鄺同學認為,中醫藥要與西醫藥發展看齊,必須被納入公營醫療體制。不過,他擔心最大的障礙來自受西方醫學訓練的管理層。談靈鈞說,早期西醫對中醫有抗拒,但情況正在逐漸改善。中醫註冊實施後,有關監管中藥及中藥配藥員的問題又如何?政府就仍未公布詳情。中醫談靈鈞表示,這是政府最終的目標,不過,他承認中藥現代化是一條漫長的道路。事實上,近年來全球都極關注中醫藥的最新療效突破,主張中西醫學合璧的說法越來越普遍。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經過千年累積的文化寶臧,只是過去香港經歷百多年的殖民統治,政府只承認西醫的專業地位,做成西醫一家獨大,現在特區政府推行中醫註冊制,立法監管中醫藥,雖然只是剛起步,但看來,西醫在香港獨領風騷的局面將會逐漸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