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送中4周年】政局翻天覆地變化 舊香港是否「一去不返」?

0:00 / 0:00

香港「反修例」運動踏入4周年,逾萬人因示威被捕,至少10多萬港人流散海外,香港政局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少人心中都有一個疑問,經歷4年動盪,香港是否「一去不返」?未來將何去何從?本集率先回顧香港這幾年的重大轉變。

香港「反修例」運動期間,年輕人走上街頭,警方拘捕逾萬人,過了近4年後,仍有近7千名被捕者前景未明。

反修例示威涉逾萬人被捕 近 7 千人被捕未定罪

據港警提供予本台的數字,由2019年6月9日至2022年12月31日,警方於各區示威活動中共拘捕10,279人,年齡介乎11歲至87歲。1,754名被捕人(1,255名男子、499名女子)年齡為18歲以下,涉及罪名包括參與暴動、非法集結、刑事毀壞、襲警、阻礙警務人員執行職務、藏有攻擊性武器等,當中520人已被檢控。

截至2022年12月31日,2,928人已經或正在司法程序處理的人士當中,其中1,789人須承擔法律後果(包括1,475人被定罪、304人須簽保守行為、6人被判照顧或保護令、及4人藐視法庭(民事程序))、57人獲撤銷控罪、387人審訊後無罪釋放,其餘人士的司法程序仍在進行中。另外,有25人經警司警誡後被釋放。

對於被捕而未被檢控的人,警方會如何處理?警方回應指,會審視這些案件的證據,考慮多項因素,包括案件的嚴重性,有需要時會徵詢律政司意見,決定處理案件的方式。

feature-antichina_can1.png

香港人口 2019 年起持續下跌 3 年淨移出至少 13.5 萬人

「反修例」運動後觸發大規模移民潮,雖然港府未有針對港人移居外地的直接統計數字,但一些數字亦能反映香港的人口正在流失。

根據港府統計處今年2月中公布的數據,香港居民淨移出的趨勢持續,去年香港居民淨移出為6萬人,較2021年的2.73萬人增加,亦創2019年以來新高,若計及2.12萬名單程證移入,仍錄得3.88萬淨移出。

其實香港已連續3年錄得人口淨遷出,合計共減少13.52萬人,若撇除單程證移入人士,3年累計已流失18.53萬人。

英、加、台向港人批出近 24 萬張簽證 英國成最熱門移居地

2020年香港實施《港區國安法》後,多國向港人提供方便移民政策。本台整理英國、加拿大、台灣3個港人熱門移民地的資料統計,2019年後,3個地方共向港人批出約23.7萬張簽證,當中最多港人赴英。

16.6 萬港人獲批 BNO 簽證 逾 11 萬人已赴英國

英國內政部5月公布,為港人提供移民英國的「救生艇」BNO簽證計劃的最新統計數字,自從BNO簽證計劃於2021年1月底推出以來,截至2023年3月底,共收到17.25萬份申請,期間以計劃推出後的首兩個季度,即2021年1月至3月,和2021年4月至6月的申請數量最多,分別為3.3萬宗及3萬多宗。其後申請數量逐回落,並從2022年9月開始穩定。

當局又指,自計劃推出至今年3月底為止,一共有13.9萬人於英國境外成功申請BNO簽證,並已有11.35萬人抵達英國,而在英國境內獲批的申請則有2.7萬多份。即至3月底,有近16.6萬港人BNO簽證獲批。

3.8 萬港人居台 6,400 人定居台灣

台灣方面,根據台灣內政部移民署統計,2019年來台居留港人有5,858人、定居1,474人;2020年居留10,813 人、定居1,576人;2021年居留11,173 人、定居1,685人;2022年居留8,945人、定居1,296人。而截至2023年4月30日,台灣內政部移民署數據顯示,2023年居留1755人、定居373人。即由2019年至今年4月30日,共有逾3.8萬港人居台;6404人定居台灣。

加國批 3.3 萬工作及學生簽證 1,700 個永居權

加拿大政府2021年起,亦因應《港區國安法》實施,對港人提供「救生艇計劃」。港人可以透過「香港特別通道」(Hong Kong Pathway)stream A、stream B 兩個計劃,在符合條件後申請成為當地移民。

加拿大移民、難民及公民部(IRCC)於2020年11月,就香港學生及其家屬宣布「開放式工作簽證」計劃,過去5年內從專上教育機構畢業的學生,均可申請開放式工簽(OWP)赴加國工作。根據加拿大政府資料,截至2023年1月已批出1,700個永久居留權、逾3.3萬個留學簽證及「開放式工作簽證」予申請人士。

加拿大政府在今年2月宣布,延長港人的「救生艇計劃」中「開放式工作簽證」申請限期至2025年2月7日,並同時擴大申請資格,令過去10年內大專畢業的港人亦可以申請。

feature-antichina_can2.png

《國安法》後至少 8 家獨立新聞機構停運 另至少 9 間自媒體成立

另一備受關注的是,《港區國安法》後香港多間新聞機構停運,香港傳媒是否仍有生存空間?

英國國會跨黨派香港小組今年4月發表題為「Inquiry into Media freedom in Hong Kong: the case of Jimmy Lai and Apple Daily」報告,指香港新聞環境愈趨惡化,自2020年《港區國安法》生效後,至少28名新聞從業員被起訴,當中逾半數仍被拘禁;另至少8家獨立的新聞機構為保護員工而決定停運,包括《眾新聞》、《傳真社》等,以及2間因被控違《國安法》而被迫關閉,包括《蘋果日報》和《立場新聞》,導致近1,000名新聞從業員失業,當中逾200人離港。

這股港媒倒閉潮在2021年6月《蘋果日報》停刊後出現,這批「失業大軍」中,有不少人轉型為獨立記者或自組自媒體。翻查資料,至少有9間自媒體在香港或海外成立,堅持粵語媒體專業。

當中不少於過去1年相繼在香港成立,包括《大城誌》、《集誌社》、《Channel C》、《法庭線》、《ReNews》;另有海外的《綠豆》、《追新聞》、《棱角媒體》和《光傳媒》,其主要以各大社交平台或訂閱網站,發布即時和專題新聞,各均有2至6萬訂閱。

新聞自由組織無國界記者5月初發布今年的《世界新聞自由指數》,香港於全球180個國家與地區中排行第140位,仍屬於「艱難」狀況。該指數由2002年開始,當時香港排名第18位,至2022年已從80名跌至第148位,今年則微升8位。

feature-antichina_can3.png

立法會建制近乎「清一色」 區議會民選議席只剩 2

香港政局方面,選舉制度被大幅改變,民主派可謂「絕跡」。2021年,中央「完善」選舉制度後,香港立法會90個議席中,89席均由建制派當選,僅社會福利界功能界別議席,由自稱「非建制派」的新思維主席狄志遠當選,立法會由建制派近乎「清一色」包攬。

另外,2019年區議會選舉中,民主派受「反送中」示威浪潮影響而大勝,贏得歷來最多的86%直選議席,但這亦引起中共高度警惕。而《港區國安法》在2020年6月頒布後,再加上2021年5月通過《公職修訂條例》,要求現任區議員宣誓「擁護《基本法》、效忠香港特區」,大批民主派相繼辭職、拒絕宣誓後被褫奪議席,或在宣誓後被裁定宣誓無效,造成近70%議席懸空。

今年5月,港府宣布再整頓區議會,2023年區議會選舉將會改制,新一屆區議會將有470名議員,27名當然議員獲得保留,餘下4成由特首委任,4成由「地區委員會界別選舉」產生,只剩2成由地方選舉產生。民選議席由452個大減至88個,按雙議席單票制產生,變成44個選區,佔全部議席的2成。

李家超表示,有區議員危害國家安全,「鼓吹『港獨』,助長『黑暴』,反對《港區國安法》」,「粗暴作出超出區議會作為地區諮詢組織職能的事情」,要確保區議會「去政治化」。

評論: 2019 年至今 香港極速由自由走向極權

熟悉中國政局的時事評論員程翔認為,2019年「反修例」運動以來,香港各方面嚴重倒退,而在《國安法》下,自由、民主等普世價值被消失,亦反映了香港在短時間內,由自由走向極權。

程翔說:香港向全世界提供一個非常好的案例,說明一個本來自由的社會,可以在很短時間內,被中共改造成一個極權的社會。這個教訓是很深刻的,香港今天的悲劇,隨時發生在台灣、西方、東南亞各地,這不是危言聳聽。喚醒全世界的人,警惕中共對他們國家進行相類似的滲透。

評論:在國安法的淫威下 很多人思想完全改變

程翔又指,在《國安法》壓境下,很多人的思想完全改變。

程翔說:FCC曾經在人權新聞獎中,本來是一個很重要的新聞自由指標,今日的FCC竟然與梁振英把酒言歡,捍衛整個亞洲的人權,所以看到在《國安法》的淫威底下,很多人的思想都完全轉變,這是香港一個很可惜的現象。即普世價值在《國安法》的壓力下,已經完全讓位於依附權貴的文化,這是引以遺憾的地方。

評論:與中共漫長鬥爭過程中 港人毋須灰心

程翔指,雖然現實環境惡劣,前景不樂觀,但他相信在現代社會,單靠控制人民思想的政治體制,不能夠長治久安。程翔認為,港人要樹立「長遠必勝」的信心,無論是在地或海外的香港人,都要保持團結,一起保存香港的文化。

程翔說:我覺得香港人不用灰心,在政治低潮時,我們一定要保存身心的健康,才能夠積累力量,能夠與中共漫長的鬥爭過程中,保存新力量。所以這個時候大家不要魯莽,不要送頭,因為現在未是時候。中共其實一直默默減少粵語在廣東及香港的使用,中共在各個少數民族地區,都是推行毀滅當地語文的政策,這在西藏、新疆、內蒙古都發生中,所以我們更加要盡量保存香港的文化。

在「反送中」4周年,本台將推出4集專題,反思香港這幾年的轉變,是否能夠堅持「初心」。包括由示威者講述被捕、入獄,以至獲釋後的心路歷程;昔日「黃色經濟圈」是否已名存實亡?香港新聞媒體何去何從?海外港人在「國際線」是否取得成效?敬請留意本台稍後的報道。

記者:董舒悅 責編:李世民 網編:江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