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合一選舉】港人愛台選舉珍惜手上投票權 政黨理念還是政綱成投票主因?

0:00 / 0:00

台灣2022年「九合一選舉」將在本周六(26日)舉行,屆時將選出縣市長、縣市議員、鄉鎮市長、村里長等9項地方公職人員,另外當天還有「18歲公民權」修憲複決投票共同舉行。雖然今次是地方選舉,一般市民較關注候選人在地區的作為,不過經歷過香港劇變的在台港人,由從前的隔岸觀火到今天成為選民之一,會否更珍惜手上一票,又會以甚麼作為投票取態?本台訪問了4位擁有投票權的在台港人,其中有人曾經有份親手罷免韓國瑜,令他深明全民投票才能令民主得以彰顯,並認為香港已沒有反對聲音,希望台灣人珍惜手上一票。而政黨背景、會否抗中保台及政綱等,則成為他們主要的投票考慮因素。

9 千名港澳人士已有戶籍可投票

一般而言,港人只要取得台灣定居,並申請戶籍登記,就能取得台灣身分證。只要符合年滿20歲、在台居住6個月以上,另在各該選舉區繼續居住4個月以上,便合資格參與今次「九合一選舉」投票。根據內政部戶政司的「各縣市已設戶籍外來人口數按性別、年齡及原屬國籍(地區)分」數據,自2003年7月以後設台灣戶籍並滿20歲的港澳人士共9711人,不過當中再無細分香港及澳門人數。

本台找來4位已取得台灣投票資格的香港人,了解他們經歷香港劇變後,如何看待自己在台灣所擁有的投票權,而不同政黨的政治取態又會否是影響他們投票的主因之一?另外台灣選舉對他們而言,又是否民主的彰顯?

親手罷免韓國瑜 深明全民投票令民主得以彰顯

已來台4年的David並非首投族,他曾參與過兩年前的「高雄市市長韓國瑜罷免案」投票,令他印象深刻,體會到在台灣的選舉制度下,全民有投票權才能令民主得以彰顯,但香港並沒有這個機會。在他心中,當權者應該由人民選出,政府應該懼怕人民,因為人民是力量。

David說:不做事的人,是可以拉他下台,你在香港及大陸是看不到的。看(台灣選舉)新聞也見到好多爭論,互相指責,但也是民主的彰顯。因為這裡首先沒有背景審查,你想出來參選,你有資格參選,都可以出來選市長,這是民主或文明社會的一部分。沒有了就不叫民主社會,因為一人一票選總統,其實香港這麼久以來也沒發生,選行政長官也沒機會,所以是嚮往的。

香港已沒有反對聲音 希望台灣人珍惜手上一票

作為香港人,他親歷香港如何失去自由。他希望台灣人盡公民義務把握手上一票,表達自己的聲音,他認為有票不投即是放棄權利,若將來政府施政不力,「也不能怪政府不幫人民,因為當初你沒有發聲」。作為餐廳老闆的David,更身體力行鼓勵台灣人投票,只要本周六(26日)有投票,到其餐廳用餐可享折扣優惠。

David說:如果大家肯去投票,其實他會學懂聽身邊的人說話,留意時事,其實我覺得這是相輔相成。香港人其實太遲了,現在已沒甚麼反對聲音可說出來,所以台灣人要更珍惜。其實台灣有一點很好,便是政府就一些議題想聽人民聲音,有人便會提出公投。

首投族:光是投票不等同民主 要慎重考慮而非盲目投票

朱小姐取得台灣身分證約一年,剛收到通知今次有份投票。她對手中擁有的選票,不論是台灣還是香港,同樣離不開「珍惜」二字,因為這是「自己所擁有的權利」。她認為應該透過珍惜能選擇的機會,「去改善現今社會狀況及制度」。不過擁有權利的同時,她強調慎重考慮如何投票更重要,因為並非投票就等於民主。

朱小姐說:即是可能我大概知道市長在做甚麼,但可能里長、市議員,我真的不知道他做過甚麼,你問我我寧願不投那些。假設某一個政黨設定了一些議程,即使我贊成或反對,我也不能因為他一句說話,我就投票給他。我要分析,看看數據這是否事實呢?我覺得大家都要做多一點功課。民主除了是投票那一刻,你如何教育選民做合理的決定,我覺得更重要,而不是(單純)熱烈地做一件事。

目前在台北工作,周六將特意返回高雄投票的港人梁生也是首投族,他認為一個國家並非只由一人作主,人民應該有權選自己的政府。反觀香港「有篩選的選舉」,他更認為要透過在台灣選舉出一分力投票發聲。

梁生說:(香港)可以入選的都要經過審批,好像讓你選擇但其實根本上沒得選擇,A、B、C、D四個選擇其實都是他選完出來再讓你選擇,也不是你想去選擇那個人。我現在也和(台灣)同事說,最好可以便投票,你有權選擇也不選擇,到真的有甚麼事情發生時會令你受害,那你就不要發聲,因為你有權時你不去行使。

港人起初對選舉有期盼

不過對比起3位首投族或已參與過一次投票的港人,Joe已在台灣投過4次票,較了解台灣的選舉文化,令他今次投入感較輕。他說,起初香港人來到台灣會有期盼,覺得這裡是民主地方、有民主選舉,但身處久了,便知道不同陣營其實都有既有力量,並非一朝一夕能改變。但儘管如此,他仍然覺得要投過手上一票發聲,盡公民責任。

政府主打要站出來投票抗中保台 會否影響港人投票意向?

經歷過香港劇變的香港人,由從前的隔岸觀火到今天成為選民之一,又會以甚麼作為投票取態?

候選人是否抗中成為David投票的主要影響因素,「因為現實上大家都見到中共的大外宣和戰狼外交是多麼凶狠,所以守護台灣好重要」。他認為「以前香港被大陸的溫水煮蛙慢慢侵蝕,最後覆水難收」,在西環治港的情況下,中資勢力、意識形態等也是侵略的一種,所以現在台灣更要從地區著手,嘗試透過揀選候選人,慢慢防滲透。其次是有否為市民利益著想及服務。

以政黨篩走候選人 再以政績為考慮因素

至於已有台灣投票經驗的Joe,則表示只要不是國民黨或民眾黨的候選人,他都會考慮,原因是民眾黨主席柯文哲的言論,令他覺得沒有盡市長的責任。他提起今年10月北市暴雨,造成百輛車被水淹沒,同為台北市長的柯文哲稱「每位國民須對自己行為負責,若不移車還要政府賠償不合理」,事件令台灣市民嘩然。

至於國民黨方面,他提到有部分國民黨候選人以「票投民進黨,青年上戰場」為標語,他反問是否代表若打仗,國民黨會直接投降。他說作為香港人,不會接受。雖然還沒想到投哪個市議員,但市長候選人方面,Joe已有心水,便是民進黨的陳其邁。

Joe 說:除了因為他是民進黨,我們需要有實幹的市長,不是假大胸發大財。

地方選舉要選為區內人民服務的人 政綱比政黨理念更重要

朱小姐則認為,今次始終是地方選舉,是要為區內人民服務,所以相較於政黨理念,她認為候選人政綱更為重要。

朱小姐說:我會更看重那個(候選)人做到甚麼,而不是,例如在台灣來說,我不會特別考慮他是某一政黨的理念或背景,因為始終今次是市長、里長等等的選舉,在當地的市或議會,幫當地市民做事。我反而關注出來參選的候選人,能為當地做到甚麼。

台灣投票率持續高企 多在 6 7

根據中央選舉委員會統計,台灣向來投票率很高,自2009年後,不論選縣市長、直轄市長、區域立委、總統等,投票率均維持在6成以上,地方選舉的投票率則多在6成至7成。2020年總統大選適逢香港反送中運動產生的「亡國感」,投票率更高達74.9%(立委選舉75.13%)。

經過各地選委會公告、中選會彙整結果,今次選舉人人數及投票權人人數,共約1900萬位選民。

記者:淳音 責編:李世民 網編:劉定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