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近年唱好粵港澳大灣區,吸引不少港人北上買樓置業,惟接連爆出有港人疑陷入「爛尾樓」圈套。再有至少6位苦主向本台申訴買入大灣區不同物業後爛尾,「一國兩制」下追討無門。有苦主在香港尋求建制派組織協助,惟質疑只是「做騷」而無實際作用,並接到來自大陸的電話恐嚇。他們促請港府成立「大灣區爛尾樓調查委員會」,幫助追討賠償。
「原來香港有那麼多人有同一問題,買到這些樓,我們應香港政府發展大灣區,我們去生活、投資、工作,怎料換來損手爛腳。」
2017年,一班港人響應政府呼籲,在大灣區買下懷疑「爛尾樓」。為了追討賠償,他們由香港走到內地,到過派出所,上訪至北京、打官司,即使獲法院判勝訴,都無法取得任何賠償,甚至遭到恐嚇。
「現在會打電話來恐嚇業主,警告我們『你是否不想回中山?大陸?我們有齊你的資料,你不要搞那麼多事』。」
在香港,苦主即使去信中聯辦亦無實際進展,有苦主對法律徹底感到失望,回到香港感覺亦已走投無路,其中有6位苦主分享他們的經歷。

疫情下赴大陸半年追討無果 在派出所遇公安刁難
余小姐和馬小姐在2017年9月,分別以36萬和47萬多人民幣購入東莞樟木頭首信文化旅遊創意步行街(現名海客城)商舖,發展商原定2018年交舖,但後來商舖被指屬違規建築,無法通過消防要求而「爛尾」,她們要求賠錢不遂。
疫情令港人在追討過程更加不順。她們在2020年10月到大陸隔離14天後,再住了大半年,至去年6月才回港。期間,她們上訴至當地法院,雖然官司勝訴,但亦沒有討回一分錢。相反,長居大陸的苦主因為上訪頻密,在發展商仍有資金盈餘時,那班苦主已獲得部分賠償,惟後來進入司法程序,加上僧多粥少,港人已沒有資金可以獲分。
余小姐說:國內很多人已經打官司,獲退本金,但我們香港人上不了去,我們知道後上去隔離,(住了)半年,去打官司、報案,一個磚都沒有。我們到處上訪,法院判我們勝訴。我們去過很多地方,樟木頭公安局我們都去過,都是沒有辦法,我們香港人沒辦法上去,他們上邊的人很多都獲賠償,賠得七七八八。
兩人在樟木頭派出所報案時更遇上公安刁難,質疑當局拖延程序是包庇開發商。報案當日,兩人早上11點前到達派出所,落口供後被要求一直等,形容「整天沒吃過東西,連過對面馬路買麵包都不敢」,直至傍晚6點,派出所人員才稱案件不受理,不肯給予報案回執,並趕她們離開,當中未有說明具體原因。
余小姐說:(公安)不肯給我們回執,就算你不弄都好,都要講,因為我已落畢口供,到6點才說我們的案不成立,叫我們走,我們已等了半年。

曾向民建聯求助不果 聲稱律師要求收取逾 4 萬元寫信予中聯辦
兩人回港後,在香港聯同逾20名苦主繼續追討。她們曾到中聯辦和特首辦請願,對方回覆指會協助聯絡駐粵辦跟進,並將個案轉交廣東同中央信訪辦,惟至今未有實質進展。兩人說,去年年尾及今年6月,曾經向親政府的民建聯求助,接觸過觀塘坪石區前議員陳俊傑,再獲轉介至免費律師諮詢。
馬小姐說:他(陳俊傑)叫我們打這個電話去預約免費律師諮詢,之後我們打了這個電話去順利邨的律師,(律師說)他是諮詢而已,正式要求他行動就要收費。他叫我們那麼多位苦主,每人付2千元,請律師寫信,因為當時想著沒有人懂得寫投訴信。
因為費用高昂,他們最終沒有委託律師,而是自己寫信予中聯辦,後來獲中聯辦回覆表示會跟進,但亦無實質進展。
余小姐說: 我們沒有找他(律師),我們證據齊全,不需要他們幫我寫,如果幫我寫是有辦法追討回來的話,或者叫人幫我跟進的話,都可以(付錢),但一樣是寄信去中聯辦,我們自己寫。幾萬元?用不用寫一封信要幾萬元?後來中聯辦看過裡面資料,稱很齊全很詳細。
前民主派議員:事件奇怪 民建聯:沒有這回事
對於向政黨求助後,獲轉介律師要求收取幾萬元費用寫信予中聯辦一事,有不願具名的民主派前議員向本台表示感到奇怪,他稱不知道實際情況如何,但一般而言,除非有很特別的情況,或者很繁複的問題要處理,否則很少見、印象中未亦聽過要收錢才幫忙寫信。他又說,寫信予中聯辦,一般議員都可以,除非上庭或要準備法庭文件才會安排律師寫。
本台聯絡到兩名苦主口中所說的民建聯前議員陳俊傑,對方稱的確有大灣區苦主買下爛尾商鋪而向他求助,但因為涉及法律問題,他將個案轉介予免費律師諮詢。而對於兩人聲稱律師要求每人付2千元作寫信費用,他感到驚訝,指事件沒有發生過。
陳俊傑說:當然沒有,這麼搞笑的事情,(怎麼可能)寫封信要2千、3千元?商鋪印象中有一個(求助),我幫她們寫信,她們本身已經寫了一些東西,曾經寄過予中聯辦,其他後續就不知道了,其實她們已有一封信寫好了,只不過我幫她們整理一下內容,我們通常都會轉介法律諮詢。
對於有苦主抱怨民建聯未能幫忙,陳俊傑坦言:「真的沒有甚麼可以幫忙,內地事情未能控制到,始終兩地法制不同,我們只能作溝通,將訊息轉達予中聯辦。」
大灣區執業律師:投資涉及風險 律師、港府都未必能夠幫忙
針對這件事,本台向民建聯義務律師伍毅文查詢,他印象中有港人在大灣區置業後稱收不到錢,而民建聯坪石辦事處前區議員陳俊傑有接觸過他,希望為苦主提供免費法律諮詢,不過他表示沒有要求過收取每人2千元,質疑她們再被轉介至大陸律師。
伍毅文說:寫信給中聯辦這些事,找律師寫有甚麼用?我通常會建議他們找個立法會議員,引起公眾關注的人士,我當時是給予這些意見,如果每人要收取2千元,我真的沒有印象,如果真的要收錢的,可能是轉介一些國內律師,在國內在跟進,更加沒有道理,我作為律師寫信予中聯辦,與他(苦主)自己寫信有何分別?
伍毅文在去年通過粵港澳大灣區執業律師考試,並於前海開設了律師事務所。對於執業至今有否處理到懷疑爛尾樓案件,伍毅文稱因為始終未通關,就算真的有個案都未能落手落腳處理。他認為,事件不一定關乎「一國兩制」的問題,在世界各地都有類似情況,早在大陸20、30年前在已有第一批爛尾樓出現,很多問題至今未都未得到解決,始終投資涉及風險,坦言香港律師、港府都未必能夠幫忙。
曾向港工聯會求助獲轉介至大陸 指七一前遭公安、港警等警告「不要搞事」
港人在大灣區購買「爛尾樓」並不是新鮮事,不少苦主早年向多個香港政黨求助,但在兩地法制相異之下,即使有議員幫助,亦無實質作用。
另外兩名苦主高玲玲(化名)及欣姐(化名)在2017年分別在中山、惠州兩地購買中港灣、魅力東方、亞洲廣場、海岸居等商鋪,後來因項目爛尾而損失共過百萬元人民幣。
兩人對本台說,在2017年至2018年,曾經向香港工聯會尋求幫忙,議員幫忙聯同相關部門召開幾次會議。不過,事件最後不了了之。
高玲玲說:陸頌雄都幫過我們幾次忙,去政總開會,其實我們開過很多會,都是不了了之,只不過是「做騷」,大陸政府都開過會,很多公安一哥、市長、房產局的官員,說得很好,甚麼都會答應你,很多只做一、兩年,但是沒有誠信,沒有用。
兩人向香港工聯會求助後來被轉介至大陸工聯會跟進,她們稱近年反而受到來自大陸的越洋電話恐嚇。
高玲玲說:當時(工聯會)很好幫我們,但這兩年變了,不知道是否上邊(大陸)養得他們肥肥白白,不用憂,現在會打電話來恐嚇業主,就警告我們「你是否不想回中山?大陸?我們有齊你的資料,你不要搞那麼多事。」叫我們不要出來求助,不要搞事,說我們入了黑名單。
年過60歲的欣姐表示,在今年7月1日前幾天收到來自大陸工聯會、公安,以及香港警方的電話,警告他們「不要搞事」。而在2017年,欣姐已因為買下爛尾樓損失巨款,心理備受壓力,需要求診精神科醫生。
欣姐說:因為被騙了很多錢,很大壓力,精神及身體不是很好,睡得不好,之後甲狀腺(又有問題)。
本台聯絡大陸工聯會但電話無人接聽,而香港工聯會截稿前未回覆。資料顯示,香港工聯會去年新成立大灣區服務社,旨在抓緊中國「十四五」規劃機遇,協助職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為準備到內地灣區城市創業、就業、升學、生活的港人提供支援。不過,網頁未有提及港人一旦在大灣區置業,遇「爛尾樓」的相關資料。針對有否接獲求助,或為港人進行講解、提供協助等,該社截稿前未回應。
被「明星效應」吸引砸 120 萬元人民幣買物業 苦主不怕被人嘲笑蠢
另外有苦主在2017年於中山購入喆啡酒店的公寓式住宅等,其中陳小姐一人斥資120萬元人民幣買下4個單位,她形容自己貪心,現時「由天堂跌至地獄」。她稱2017年時,很多經紀會在香港酒店做展銷,不少名人都有為物業宣傳造勢,包括港星陳豪、投資專家葉景強等。
外界普遍對這班大灣區苦主貼上標籤,認為他們蠢才會相信「包租」、「保證回報」等宣傳廣告。苦主陳小姐大方承認,但為了追回血汗錢,她豁出去。
陳小姐說:為何接受訪問?我都豁出去,不怕別人認我蠢,認我傻,認我白痴,以為我很有錢,其實是吃公仔麵、餅乾,捱回血汗錢,現在買到失望,買到比人說蠢。我們現在出來就是為民請命,是幫他(政府)拍宣傳,政府要求我們支持大灣區買鋪,現在血本無歸,希望香港政府與我們查大灣區、打老虎,否則香港人不知道,只會輪迴、循環,不單止我們受害,是全香港人。


年輕一輩因信政府而投資大灣區 促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
現年30多歲的張小姐屬這群苦主的年輕一輩,她花約30萬元買下喆啡酒店的公寓式住宅,她表示當初是因應國家發展規劃,港府呼籲年輕人到大灣區發展而購入,如今損失慘重。
張小姐說:原來香港有那麼多人與我們有同一問題,買到這些樓,我們應香港政府發展大灣區,我們去生活、投資、工作。怎料換來損手爛腳,政府是否需要出來幫我們這批香港人?你叫我們發展大灣區,你沒有一個完善的制度,我們去報案,你跟我們說「一國兩制」,兩制是因為我們在海外付款銷售,而不出來幫我們。為何賣豬仔可以有獨立調查委員會,為何不幫我們這班苦主,開一個獨立調查委員會?
張小姐促請港府能針對大灣區爛尾樓問題,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在呼籲年輕人到大灣區讀書、生活、工作之際,正視港人遇到的實際問題。

記者:董舒悅 責編:李世民 網編:江復
-----
相關文章:
[ 【大灣區騙局】80多人疑陷「爛尾樓」損失逾7億人民幣 年輕地產代理將向港法院「爭取公義」Opens in new windo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