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近年緊隨北京「戰狼」上身應對台灣問題,港台官方往來「結冰」,「香港駐台經貿文辦」停運近3年。港府回覆本台時,拒正面回應會否重開,但強調繼續按「一個中國原則和中央政府處理香港涉台問題的基本原則」來處理涉台事務,並「堅決反對『台獨』和外部勢力干涉」。有分析指,台灣民進黨賴清德當選後,台、港交流更「復常無望」,香港早已失去昔日兩岸關係「潤滑劑」的作用,對兩岸三地的政治和經濟關係帶來隱憂。
自2021年起 台港官方近乎「斷交」
港府2011年在台設立的「香港駐台經貿文辦」,被港府視為港、台重要 橋樑,惟於2021年被港府 宣布暫時停運,同年「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香港)」人員拒簽「一中承諾書」後,決定撤走大部分員工,並收縮業務。自此, 港、台政府官方交往近乎「斷交」。就連半官方組織香港的「港台經濟文化合作協進會」(「協進會」),與台灣的「台港經濟文化合作策進會」(「策進會」)亦近乎「零交流」,「 協進會 」網頁內容停留在2020年後就沒有更新。
民進黨將連續3屆執政 分析:只能維持民間有限度交流
台灣民進黨賴清德當選新總統後,民進黨將連續3屆執政,對台、港關係發展會有何影響?時事評論員劉銳紹向本台表示,港台關係的冷卻早已存在,台灣駐港代表連續幾任都沒法來港履職,只能在台灣做搖控;而香港駐台經貿辦,亦基本上無法發揮作用。因此,他認為兩地關係「復常無望」,只能維持民間有限度經貿、文化交流。
劉銳紹說:「賴清德當選後,我看不到有何鬆動之處。香港與台灣的關係是從屬於兩岸關係,若兩岸關係搞不好,台港關係又何能獨善其身?香港視台灣關係是作為兩個地方政府的關係,但台灣則認為,一定要視台灣為獨立政體來打交道,而香港是大陸一個城市,故此情況下一定有很多落差,看不到有改善的契機。」
港府拒正面回應會否重開辦事處 台亦對「大陸化」香港防備
的確,港府回覆本台時,拒正面回應會否重開「香港駐台經貿文辦」,只強調:「將密切關注兩岸關係的最新情況,並繼續按照一個中國原則,和中央政府處理香港涉台問題的基本原則和政策,處理涉台事務,促進港台之間經貿合作和人員往來,堅決反對『台獨』分裂行徑和外部勢力干預。」
中國主席習近平最近在台灣大選後重提要對港澳台「統戰」,要民心回歸;但劉銳紹就不看好港、台關係會因而有改善,一方面香港視「兩岸關係」、「台灣問題」是敏感範疇,寧「避之則吉」;台灣亦對「大陸化」的香港有所防備。
劉銳紹說:「台灣過去基於自身的安全考慮,收緊對港政策。尤其是香港愈來愈多人來台灣,擔心當中有水份,大陸會滲沙子,滲些有利於大陸、但不利台灣和民進黨的元素。習近平說要加大港澳台的統戰,更令民進黨更擔心其防禦工作是否足夠……未來會復常要看北京取向,如果習近平要統戰,恢復民間主導的交流,都可能有一線生機,但突然恢復獲官方主導、默許的民間交往,台灣會抗拒或有其考慮。」
近年蔡英文政府亦以國家安全為由,收緊港人移民政策,包括加強審核具香港公務員和大陸出生背景的港人入台申請。據台灣政府 資料,台灣拒批港人居留及定居的數字,近年亦大幅增加,2023年港人移民台灣獲批居留及定居人數,連續兩年錄得雙位下跌。

分析:台港關係若繼續向「脫鉤」進發將兩敗俱傷
劉銳紹指出,台、港關係若繼續向「脫鉤」進發,對香港各方面都有損失,特別是政治方面。
劉銳紹說:「2000年(時任總統)陳水扁上台,兩岸曾透過香港作為接觸。看歷史上,國民黨、共產黨代表性人物曾獲授權在香港接觸,如今從何說起?過去香港作為兩岸的潤滑劑,現在此作用都沒有了。香港原本是好好的促進中華大地、兩岸的融和作用都沒有了。」
事實上,因應2020年中國大陸實施《反間諜法》修正案等國安法律、香港實施《國安法》,台灣陸委會目前仍保持對大陸、香港及澳門的「黃燈警示燈號」,即「特別注意旅遊安全並檢討應否前往」。據台灣觀光局最新數據,香港不再是台灣旅遊熱點前5大,去年1至11月累計只有666,900台灣人訪港,比越南、泰國排名更低。
自由亞洲電台粵語組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