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涉反修例運動而入獄的抗爭者,不少是在學年輕人,包括高學歷的大專生,他們因被捕而失去學習機會,須在獄中度過黃金歲月,到底他們在囚期間能否持續進修,學習權利會否受到剝削?(劉少風 報道)
至去年9月中,香港已有10022人因涉反修例運動被捕,當中3927人屬學生,23歲中文大學哲學系研究生(化名T)是其中一員,他因涉2019年6月9日立法會集結被捕被控。判刑前,記者相約T進行訪問,他當時早有心理準備,需要因為入獄而延遲畢業。
T說:最大問題,是我要延遲一年或大約半年時間畢業,因為完成不了課程,另外,我亦收不到這個課程的學生助學金,少了一份收入。我向學校申請一年延遲,如果情況幸運,我的刑期早點完成,會變作一個學期,否則預計約一年。

23歲中大研究生休學 每月讀6本書自修
延遲畢業以外,T亦因為這宗案件,T錯失不少學習機會,包括到美國讀博士、赴德國學術交流。T形容,他花半年時間準備,學習德文,期望旅途增廣見聞,無奈德國之行最終落空。
對於在獄中有何打算,T堅定地表示會通過閱讀自學。
T說:最方便是每個月入6本書自己讀,(監獄)要求有點麻煩,例如有少少劃過本書,都不可以進入(獄中),或者不是新書就不可以入,令到我要買過一些書或者自己先看。至於在監獄讀書,很貴,不是很多課程可以選擇,對我來說就不會選擇在監獄入面,用報課程的方式讀書,加上我覺得科目沒有我想讀的。我應該不會覺得,自己看書不可以取代學習方法。
訪問後判刑 女友送書受阻滯
訪問後約一星期,T在庭上認罪,代表律師求情指T本科一級榮譽畢業,曾獲 18 個獎學金,或因本案失去前往美國耶魯大學攻讀博士的機會,中大副校長吳基培亦為T寫求情信,形容T是「眾多學生領袖中最優秀的其中一位」。最終T被判入獄16星期。
判刑翌日,T的女友帶著宗教書、哲學書及物資前往荔枝角收押所,不過入書期間,原本以為宗教書不計入每月書本限額,最終收柙所卻拒絕接受。
T女友說:書的話,我不知道是荔枝角這邊的事還是怎樣,正常宗教書不計入每個月6本,但是荔枝角這邊說是計算在內,沒有辦法。

32歲社區主任被控暴動 綴學10年冀獄中完成學位
中大生T面臨的刑期較短,休學後可以繼續學業。另一邊廂,被控在2019年機場暴動的32歲社區主任邱文勁,可能要在獄中度過更長時間。邱文勁說,已經離開校園工作10年,如被判入獄,打算在獄中報讀公開大學的學士課程。
邱文勁說:與律師商量了決定會認暴動罪。在獄中希望把握時間進修、讀書。本身讀到大學3年級,家人與我一直因為沒有完成學位不開心,自己希望把握機會完成學位課程,除了給家人一個交代,亦可利用這時間增值自己,學不同的東西。
懲教署規定,成年在囚人士一星期工作6天,每天工作10小時,學習期間,亦不獲署方豁免獄中工作。相比在監獄外讀書,邱文勁擔心,牆內的限制更多。
邱文勁說:睡覺、起床時間,都要跟獄中規矩,只能抽空暇時間或放假讀書,與外面全職讀書有很大差距,裡面(獄中)亦不能上網,資訊不方便,如果遇到一些自己不明白的,都不能與朋友、同學討論,要寫信問教授,書信來回都需要一段時間。我最擔心其實都是在監獄裡面會感到孤獨,就像與世隔絕的感覺,可能會影響學習專注。
邱文勁已下定決心入獄後報讀公開大學的歷史系,他正研究如何向福利官申請資助,如果署方不批,就要再想辦法應付學費。

邵家臻:懲教署對在囚人士學習支援不足
關注囚權問題的前立法會議員邵家臻,去年中成立組織「石牆花」,他指組織至今接觸140多宗在囚人士個案,他批評懲教署對在囚人士學習支援不足,提到被捕者中有不少要考公開試的中學生,他們的問題更加值得關注。
邵家臻說: 21歲以下青年犯,他們當然不用工作,但是門面的,只有兩班,一班是初中班,一班是高中班,一星期三堂、兩堂,一堂一個半小時或兩小時,只有一個老師,其實是很自修,想像到這種上堂氣氛安排,很不能幫助面對公開考試。
邵家臻認為,懲教署教育部要進行改革,讀書是最理想的社會流動方法。
邵家臻說:懲教並重,教育是最好的社會融合,教育是最好的更新方法,巴不得讓更多人可以讀書、學習,這並非額外的工作,這是本分,所以應該調整思維,如何促使人讀書,取得認可,出來放監後以更好學歷搵工。

懲教署:過去8年有122在囚青年考DSE
懲教署回覆本台查詢指,署方鼓勵成年在囚人士持續進修,會因應在囚人士的要求提供適當協助,例如於院所考試及學習輔導探訪。過去一年,約1000名成年在囚人士修讀遙距課程。
根據規定,目前在囚人士只可選擇公開大學及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等課程。懲教署成立「在囚人士教育信託基金」,協助在囚人士支付考試、課程或購買學習用品等,過去3年,署方每年批出約300萬元教育資助予約1000名在囚人士,每人平均獲3000元資助。
2012年至今,僅122名在囚青少年考香港中學文憑試,當中9人獲大專學位,29人考獲副學士、高級文憑或文憑課程,佔總數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