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迪士尼電影《摯友維尼》在大陸遭封殺,消息人士指中國當局不滿劇中主角維尼的形象,會引發對習近平的聯想。近年「小熊維尼」漸成反對習近平的象徵。評論人士認為,封殺行動加速衝擊「造神運動」。(吳亦桐/程文 報道)
美國娛樂媒體「好萊塢報道」上周末刊載獨家消息,迪士尼真人版小熊維尼電影《摯友維尼》(Christopher Robin)不能在中國拿到放映許可,提供消息的人士認為,可能因為當局不滿維尼的形象會引發對習近平的聯想。
美聯社亦援引迪士尼發行部負責人證實,這部電影在中國遭禁映,但中方未給出拒絕理由。有來自業內人士認為,該片未獲許可與引進外國電影的配額有關。網友對這種看法並不認同。
近年,很多社交平台譏諷習近平肥胖的形象似小熊維尼;2014年習近平訪美時會見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兩人並肩而行的照片被網友指與迪士尼電影中「小熊維尼」和它的朋友「跳跳虎」一起走路的形象神似。
2014年11月,習近平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會談,網友再找出維尼的電影卡通形象圖片對比。這個帶有嘲諷意味的圖片開始引發中國審查部門的關注。
2015年習近平在紀念「二戰」結束70周年閱兵儀式上,乘坐一輛黑色的豪華轎車檢閱部隊。再有網友用小熊維尼站在一輛玩具卡車上的圖片模仿習近平的形象。
其後,在網絡上蔓延的維尼熊形象,漸漸成為公眾反對習近平的象徵。這使得審查部門加速封殺,從去年開始,「小熊維尼」、「維尼熊」等字眼成「敏感詞」,相關的圖片,甚至表情包亦遭「和諧」。
今年6月,美媒HBO的主持人約翰・奧利弗,嘲笑「習近平似乎很介意說他與小熊維尼很像」,為此隔空喊話習近平「相信我,如果你覺得自己和某個卡通形象相像,最明智的做法是大膽站出來;而不是打壓公眾的聯想和對比,這表現出的不是內心的強大,而是奇怪的不安感」。該內容招致HBO在中國遭全面封殺。
社交媒體推特上活躍的投資專家「@LifeTime 視界」對此發表評論:《摯友維尼》在中國遭封殺。習近平有點自作多情了。習近平得「維尼」外號僅僅是借用了維尼的體型,對於維尼的可愛,習近平身上一點也沒有。
中國資深媒體人、前《冰點》周刊主編李大同向本台表示,在中國大陸愈來愈緊縮的言論空間裡,網友藉由「小熊維尼」來表達對習近平及執政黨的不滿。李大同認為,中國政府封殺這部電影,很難讓人不去懷疑封殺的理由。中國當前對習近平瘋狂的「造神運動」中,審查部門擔心「小熊維尼」引發對習近平形象的又一輪衝擊波。
李大同說:可能就是小熊維尼的形象問題。是一種體制性的行為了,就是管宣傳的官員(做的);這造神,習近平當然是知道的,他喜歡這個。習近平就是幾十年來少見的充滿了罵聲的人,網友們前所未有的就是罵他「愚蠢」,智商不夠。他那個智力水平還停留在60年代了。習的問題不是他甚麼都知道,而是他甚麼都不知道。這種專制皇帝沒人敢向他報不好的消息,所有的信息都是過濾過的,這是真正的危險。
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教授張鳴在接受本台採訪時指,雖然封殺令並不一定是來自於習近平的直接指令,但習近平對「小熊維尼」暗諷其本人事件應該有所耳聞。此次下面的官員揣度上意做出封殺令,而這也是中國審查部門由來已久的做法,中國文化產業在封殺中幾近窒息。
張鳴說:禁這個電影未必是上面(習)的意思,我估計之前他(習)對小熊維尼有一點說法,他有這個說法之後底下就不敢幹了,文化部管這個事的就給封了算了。就是它頂上有這個意思是1, 底下就給你做到10, 因為她們要做到萬無一失。現在的審查讓中國的文化事業快完蛋了、窒息了。
旅居法國的時評人王龍蒙也認為,封殺動作會讓公眾更強化「小熊維尼」作為反抗習近平的象徵。
王龍蒙說:小熊維尼過去因為長得像當今聖上習近平而遭到了全面的禁止,最近美國電影《摯友維尼》在大陸遭禁,這個可笑的(封殺動作)能看到文革的回潮,習把一手好牌打爛了。小熊維尼在專制集權的中國變成了有諷刺意義的象徵,這一個小熊的形象就可以挑下皇帝的新衣。
紀錄片導演黃文海也表示,好的電影和紀錄片等文化載體具有啟智作用,而中國當局也看到這一點,他們對海外有獨立自由精神的影片從來都嚴加防範,早在2013年4月,第8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被解救的姜戈》,雖然在獲准進入中國前已做出重新剪輯,但上映當日,因影片中反抗奴隸主的內容刺激了審查部門敏感的神經,而被緊急叫停。
北京藝術家季風認為中國當局懼怕一切影射現今體制的內容,亦可見體制高壓下的脆弱。
季風說:只要有影射的,它們現在都很敏感,因為現在是王朝的亂象,就是甚麼東西它們都草木皆兵。
《摯友維尼》改編自艾倫・米恩的兒童小說《小熊維尼》和迪士尼同名系列動畫,是不帶任何政治意涵的真人動畫片。8月3日在美國上映後,陸續在全球多個國家上映。
0:00 /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