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市民的反修例示威行動,國內負責香港事務的官員及官方媒體,不斷發聲批評,被外界稱為輿論反擊戰。而國外一些立場親華的前政客,也力挺港警武力除暴。力主中國當局採用強硬手段撲滅這場「香港之火」。評論人士認為,中方向長久在海外培植的力量下達指令,在香港事件中為中央政府洗地和背書。(吳亦桐 / 程文 報道)
在北京的支持下,香港警方採用越來越強硬的手段壓制香港抗議者,引發國際關注。在加拿大、澳大利亞、美國、德國等西方國家,很多港人及支持者發起各種和平聲援活動,西方媒體也跟進報道。
但相對的是,一些海外中國留學生、僑團和一些長期與中方保持密切關係的外國前政客、學者等適時發起行動,力挺中方表態和撐港警。
周二(13日),德國黑森州歐洲及國際事務司前司長博喜文(Michael Borchmann)在親北京報紙《歐洲時報》發表德文文章《不要讓香港陷入混亂》。
博喜文在文章自稱是法學家,重點研究公共權力,特別是國家機構。他認為沒有穩固的國家機構,人類和世界都將陷入混亂。還稱對香港的抗議有堅定判斷,這與他被冠以的「親華」立場無關。
和中共官方宣傳口徑高度一致,博喜文將香港抗議類比為2017年G20峰會期間漢堡的大規模暴力抗議。稱德國政界人士低估了「反全球化人士的犯罪潛質」,並批德國媒體在報道中沒有稱呼抗議者是「縱火犯」。接著他在文章中指稱香港抗議者是「暴力分子」衝擊立法會,是對國家秩序的蔑視。
這位德國前官員將香港示威者稱為「暴力分子」、「激進分子」、「犯罪分子」。將抗議定性為「暴亂」。
他還贊香港特首林鄭月娥表現克制,宣布修法草案已中止,但「暴亂」仍在持續,因此「激進分子」並非針對某項具體法案。「製造暴動和混亂的人猶如火焰,你越妥協,他們就越沒有下限、越貪婪」。
他表態強烈支持中國當局對香港的威懾,他引述中國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新聞發言人楊光的警告:玩火者必自焚,這些人最終都將受到懲罰。
博喜文的文章最後的結論為:為了香港這座城市和整個中國的利益,要用堅定決定和強硬態度撲滅「香港之火」,西方媒體對中國的「惡意解讀」,有如「狂犬吠月」。
「中新網」等各大官媒強調此文作者為德國官員,並紛紛全文刊發。
德國時評人范先生向本台表示,博喜文的這篇文章完全失去德國學者應有的水準,文章看似提出理據,實則混淆是非,用歐洲非主流的抗議事件來遮蔽香港主流和平抗爭這樣一個基本事實。
范先生認為博喜文的文章風格與《人民日報》、《環球時報》高度一致,令人懷疑這是一篇「命題作文」。不能排除其得到中共當局的授意和指定基調後成文,這也是中共長期利益輸送後的回報。
范先生說:共產黨豢養外籍的這種人,他們知道不按西方的價值觀來做這件事情,他就直接把她們(中共)、新華社的觀點拿出來就發表了。這個人舉的例子是歐洲的非主流極端的這種行為,和香港這種幾乎是全民共識的民意表達混在一起,完全是顛倒黑白。
加拿大媒體周二也曝光了曾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內閣擔任多個職務的自由黨前華裔官員陳國治,周一(12日)在加拿大一個中國僑團組織的「支持香港穩定」集會上,用普通話發表演講,高調力撐港警,並稱抗議為「動亂」。
他稱:「香港警察嚴厲處理動亂,香港政府維護法治、中國政府嚴重關注香港,我們海外華人要堅持團結、穩定、繁榮」。
其表態令聲援香港的當地人士非常憤怒,有網友迅速起底陳國治,亦有人在維基百科上為他建立專頁。
旅居加拿大的中國維權律師祝聖武認為,香港抗議聲潮中,中共當局在國內發起輿論戰,擔憂國內效仿香港。如今再借助海外培養的力量製造輿論,並把這些輿論轉到國內愚民。
祝聖武說:共產黨以所謂的出口轉內銷的方式試圖說服國內的民眾,她們對香港的作法是合法的、合理的。共產黨通過利益收買的方式在歐洲、加拿大安插了很多人。共產黨確實是全世界最有錢的黑幫,她有數以萬億美元的資金能夠去收買,這些人在恰當的時候站出來,應該有共產黨的組織給他們發出明確的或暗示的指示,如果你拒絕說話,往後就不會有繼續的資金支持,或是你被掌握的把柄就會被展示出來。
加拿大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聲援香港人士告訴本台記者,陳國治現為一些企業和律所的董事成員、顧問等,這些都與中國有秘密聯繫。但陳國治的表態不代表加拿大主流,加拿大保守黨華裔議員莊文浩已向加拿大國會發起要求,制裁香港施暴警察和官員。
另有香港抗議人士在看到博喜文的文章後表示,西方言論自由亦有邊界,其文章將示威者認定為「犯罪分子」,不排除向德國司法部門提告。
祝聖武認為,西方保護言論自由,因此親中人士或在海外的中共力量,利用了這些西方基本民主原則做踐踏民主的事情,但西方國家還沒有有效對付這些言論的法規。如果能夠有一些法律懲戒案例,相信這些西方親共者會有所收斂
原籍廣東的陳國治為加拿大安省政治人物,自由黨前黨員,曾在2007到2018年任安省省議員。並曾出任安省稅務廳長、旅遊及文化廳長、移民廳長及國際貿易廳長等。在中國官方公開的報道中,有陳國治頻繁訪問中國大陸的內容。2016年前加拿大《環球郵報》曾引述加國情報部門消息,發表陳國治受中共影響的相關報道,遭陳國治纏訴。
查閱博喜文的相關資料顯示,其為德中交流協會副會長、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中國國際廣播電台等專欄作家。並頻繁赴中國參加各種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