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港府「通緝犯」朱牧民 成功說客有學問

0:00 / 0:00
【專訪】港府「通緝犯」朱牧民 成功說客有學問 港人華府遊說團體「香港民主委員會」(HKDC)前執行總監朱牧民(Samuel Chu)去年8月辭任,之後成立了新組織「The Campaign for Hong Kong」繼續為港人發聲。朱牧民的父親朱耀明牧師是2019年「佔中運動」的發起人之一,朱牧師參與了1989年北京天安門學運之後,營救國內學生知識分子的「黃雀行動」,更是廣為港人所知。

港人華府遊說團體「香港民主委員會」(HKDC)前執行總監朱牧民(Samuel Chu)去年8月辭任,之後成立了新組織「The Campaign for Hong Kong」繼續為港人發聲。朱牧民的父親朱耀明牧師是2019年「佔中運動」的發起人之一,朱牧師參與了1989年北京天安門學運之後,營救國內學生知識分子的「黃雀行動」,更是廣為港人所知。朱牧民如何接過父親的棒,為香港發聲呢?本台專訪了朱牧民。他直言辭任HKDC與自身安全無關。他並以營救五名滯台香港抗爭者來美國為例,細說港人在美遊說,成功要靠夠本土與人脈。

2019年香港爆發「反送中」運動期間 ,「佔中」運動發起人之一朱耀明牧師的兒子朱牧民,在美國華府牽頭成立HKDC。之後,朱牧民因參與了多條有關香港的法案,為香港遊說漸漸為香港人所認識。

上年8月他離開HKDC,未有交代原因。其後他仍有出席多場國會聽證,但都是個人身份。直至去年底,傳媒開始收到新組織「The Campaign for Hong Kong」的新聞稿,他的最新去向終於變得明確。

朱牧民成立新遊說組織 認為成功關鍵在於人際關係

朱牧民表示,新組織「The Campaign for Hong Kong」在去年11月正式開始運作,據 網頁介紹,其使命是提倡美國牽頭及制定政策,促進所有港人的人權和民主。他對本台說,在美遊說要有效達到目標,在於如何爭取美國的人民、在地政客、以至美國媒體認識香港。而「人際關係」則是連結香港與美國本土政治利益的關鍵。

朱牧民說:其實我離職HKDC之後,在美國對香港的工作沒有停過,無論是甚麼組織、甚麼名稱,其實不是最重要,在美國我認為,我由最初開始已經說,在美國政治上如何去真正有效果或者有政治的推動力,是靠人際關係,而我過去幾十年在美國的國會、白宮或者其他非牟利團體建立的關係,其實那些是最重要,長遠來講是最重要。

「The Campaign for Hong Kong」現時成員只有兩人,朱牧民是創辦人兼總裁,「銅鑼灣書店」商人桂民海女兒Angela Gui是董事會成員。朱牧民解釋,Angela Gui在營救爸爸一事上,用了很多不同的方法去遊說及提高關注度,認為她的親身經驗,有助組織的長遠政治遊說工作。

自己既熟美國又知香港 可填補連接美港的溝通缺口

在離開HKDC到成立「The Campaign for Hong Kong」的三個月間,朱牧民說自己一直掛念香港,並不時思考香港的民主運動,如何從本地的街頭抗爭,延伸到海外的美國國會山莊,形成一股持續的政治力量。

他又提起5名香港抗爭者於2020年7月成功偷渡台灣,輾轉流亡到美國尋求庇護一事。他承認,這一行動他有份安排,並認為類似敏感事件,仍需要一個美國當局熟悉的面孔去處理。

朱牧民說:我想現在很多香港民運人士可能新來到美國,他們有些不同的需要,或者短期上有些優先次序是不同,但當我有少少時間去回想,香港最需要是甚麼?我記得第一個星期離開HKDC,其中一個國務院的人打電話給我說,我只想知道我是否仍然可以繼續打電話給你,想知道你會不會再聽我電話。因為有很多幕後的工作,例如當時我在HKDC裡面,幫助過五位在台灣流亡過來美國的人,是非常敏感,非常之政治上敏感問題。所以其實我離開HKDC之後,繼續和不同的國會又好、白宮又好、國務院的人討論時,他們都說我們一定要繼續有一個對香港民主運動有認識,但又有美國政治專長的人。

他指自己過去與美國政界建立的信任,加上對美國政治文化的熟悉,以及對香港局勢的了解,能夠幫助香港民主運動,填補一個連接香港及國際的溝通缺口,向各國的人民、政客、以至媒體解釋香港的事。

政治遠見非一朝一夕建成 靠在美的數十載人生經驗

朱牧民覺得香港倡議人士欠缺在美國的人生經驗,「香港人見到香港有事,就馬上react(回應),但更應該看長遠」。他認為如何將香港的事,連結到美國的政治利益上,才是最重要。

朱牧民說:因為很多時候我覺得,香港人會覺得香港是最重要,當然每天起身都是想著香港現在發生甚麼事,但是你要知道,對美國國會、或者美國人沒有這個意識,但你如何去將這件事去翻譯,去繼續令他們感覺到,這是和他們日常生活有關呢?從11月開始「Campaign For Hong Kong」都是做一些幕後的工作,因為很多時候未必能夠見到,在新聞上見到,正如我剛才所講最重要的是如何繼續讓美國的,不只是議員政客,以至美國本身的公民,如何讓他們繼續認識及理解香港發生的是甚麼事。

他舉例指,2019年當時的NBA休斯頓火箭隊的總經理莫雷(Daryl Morey)在推特上發表支持香港爭取自由的帖文後,因為備受壓力而要刪帖及致歉,事件是一個非常好的時機,讓美國的普羅大眾知道中國的專制會危害美國人的言論自由,以至利益。他當時馬上買了十多張NBA賽事的門票,叫一些香港人入場舉牌聲援莫雷,喚起美國本土對香港的關注及支持。

離開HKDC與安全無關 感有責任為香港人繼續發聲

朱牧民在六四事件後,由爸爸安排送到美國,一直低調生活至2019年,一場「反送中」運動讓他不只在香港的媒體上頻頻曝光,更在2020年《港區國安法》實施後,成為最早一批被通緝的海外港人,他也是首位被香港政府通緝的外國公民。

在他離開HKDC的不久之前,剛巧香港傳媒《星島日報》 獨家報道稱,「12港人」之一的李宇軒曾透過朱牧民,向美國參議員提交共144名中港政官界及警隊高層的制裁名單,所以有親中傳媒在朱牧民辭職後,把兩件事聯想成為朱牧民因為遭李宇軒「篤灰」而辭職「想甩身」。朱牧民向本台否認離開HKDC是擔心自身安全,更反駁指自己沒有停止公開出席聽證會、在社媒上公開發布動態,已說明辭任與安全無關。

朱牧民說:我從來都沒有隱瞞,我迎接過黎智英、李柱銘、李宇軒,以及很多前線的示威者,這是公開的紀錄,跟我離職沒有關係。我過去尤其在2019年的時候,在《國安法》實施之前,我一早已經講過,我知道遲早,香港有一日不能夠自己為自己發聲,人不能夠離開香港來美國、到英國、到歐洲,甚至乎可能留在香港都不能發聲,現在在香港可能提起我的名字都會被捕,所以為甚麼我一直都有這樣的目的,就是我有一個責任,作為一個在美國的生活的美國公民,現在是我的責任去繼續發聲,特別是知道本身在香港的人,沒有在這樣的自由或者的選擇的時候。

朱牧民表示,「The Campaign for Hong Kong」會陸續公布其他成員的名單,又指出除了遊說工作,培訓並連結更多個人或團體,長遠為香港的人權及民主出一分力,也是組織的工作目標之一。

記者:胡凱文 責編:何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