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萬花筒:“餿水油”的滋味

0:00 / 0:00

深圳福田區燕南路一間主打“雞煲”客似雲來的的食店,八月被大陸的報章揭發,竟物是用“食物殘渣”密制而成,在這間名叫“渝君加加雞煲”吃飯,隨時禍從口入,食到生癌。而在羅湖雞煲集中地的向西村,原來“黑心油”、“餿水油”也問題多多。

你吃過石蠟油水煮魚煲未呢?一盤熱騰騰的紅油鍋,放入新鮮的魚片,大盤大蝶的紅辣椒,在油與水之間蕩漾,美味!小心!你吃緊的同豬餿可以沒有甚麼分別!

記者同一位“餿水油”生產業者接近的鍾先生傾過:“我也有朋友做餿水油,它是這樣的,養豬,茶樓剩飯剩菜是用來餵豬的,他在家中就把菜渣煮過,冷凍之後,油浮到上面,接下來凝固成一塊,那就拿出去外面賣。”

那豬也能吃,人可以吃嗎?“不能吃啦!”

鐘先生說,在豬場餿水油並不難找到,他身在的廣州就有幾家豬場專門造餿水油。“食店他們不是自己生產,就是自己養豬,一個月都可以賣到兩三千塊。” 一個月多兩三千塊,這個生意好不好做呢?鐘先生說,時下花生油要六七塊一斤,餿水油個幾就有啦,不少的食市,是專門有人為他們提供“密制花生油”的來源。

記者:豬場上門兜售? 鍾先生:不是,他是有人專門收購 記者:也就是主動來買餿水油? 鍾先生:是,主動來買的。

在深圳名副其實的餿水油雞煲,生意更絕。連豬場的生產都可以省回。廚房一個個紅色塑膠桶,桶上有罩篩,顧客吃剩的飯菜全倒進去,油多浮上面的即成餿水油。循環再用,中國節儉的特色。看真一點,罩篩上有茶葉、飲料、紙巾、煙頭、口水鼻涕。再番煮一次,加上紅辣椒,滾一滾,神仙都企不穩。

鍾先生:反正養豬的都會出這些東西,凡是養豬的全部會去茶樓拿剩飯剩菜,煮了一次就有餿水油了。“經過高溫加熱,在煮熟過的,你敢不敢吃呢?“煮過消毒的,一冷卻之後油就浮上面。”

記者:你自己有沒有親眼見過? 鍾先生:我有見過,我經常去那個豬場玩 記者:那油是甚麼顏色的? 鍾先生:白色,豬膠一樣。(連豬都不吃的?)以一些還更 恐怖,到下水道,抽出來。反正中國都是這樣的,樣樣都是假的,買油假,真的又是假,人都幾乎有假的。

記者:這個很恐怖,一兩間還是幾間呢? 鍾先生:很多,單是廣州白雲區的大排擋都吃過餿水啦。那些餿水油炒出來的螺,吃一個馬上不吃,全部不要。 記者:你自己吃的時候,可以吃得出嗎? 鍾先生:吃的出,那些油是有異味的,不過它是那很多的醬油來蓋過那些油味,很難聞。

有餐飲業老闆就對記者表示,他用的是花生油,但用來炒川菜,痲辣的菜色,要他用新油,真的是不捨得。他的餐館就用“舊口油”即用過的油。而肇事的深圳雞鍋有員工就說,如果每個雞煲或火鍋都用新鮮油,加上各種費用,基本上是沒有錢可賺,老闆為了節省成本,只會把剩下的油循環再用。那餿水油加多幾隻辣椒,你吃得出嗎?

記者:也就是用醬油來蓋過,炒出來後有甚麼識認呢?油用甚麼裝? 鍾先生:膠筒裝(炒手是否知道是餿水油?)嗨!知道!一塊錢到一塊半一斤買回來。花生油要六七塊。

在深圳爆出市中心的食店用餿水油之後,不少網民是人心惶惶。有講到,“上餐館吃個飯還自帶油瓶?沒錯,為了吃上放心飯,越來越多的白領不得不出此下策。”也有說“進餐館,不先點菜,先進廚房看看,掏出隨身攜帶的小油樽,同廚師說,麻煩炒菜時用我自己的油。為求個心安!”更有網有說,“不能光帶油,什麼鍋碗瓢盆、油鹽醬醋、米麵饅頭、新鮮蔬菜都得自己帶。”

其實,“餿水油”入侵市面,是到了進入城市的核心地帶才引起當局的關注。兩年前,珠三角、東莞的工廠打工一族就對本台投訴,擔心食飯都不安樂,工廠附近食堂用的是“餿水油”。但為了一日三餐不過五塊,沒有辦法。

記者:吃了之後會怎樣? 鍾先生:我吃過一次,是螺,回來之後就肚瀉。當局就是沒有嚴查。隨便找一間大排擋都找得到這些東西,找到這些油是不及格的。

鍾先生:“你明不明白,他們都要求生存!他們那有說憑良心做事?反正一個兩千塊,賣餿水油,你做不做呢?他養豬都是為錢,幹得這樣辛苦!”在國內,民眾就質疑,“我國載人飛船都上天了,難道餿水油都解決不了?” 鍾先生繼續說,“那些豬屎都有人上門收購,反正賣豬的一些都有人上門收購。他自己每天都見到,甚麼都有!牙簽!膠袋啦…..公商局的人都是隻眼開隻眼閉,反正沒有人舉報就可以啦。”

在深圳餿水油雞鍋曝光前後,廣州召開了加強食品等產品安全監督工作會議,說要從經濟上從重處罰,“讓違法者傾家蕩產,使其違法成本提高,代價極大。”

專家就說,餿水油通常混合少量新鮮油,反覆使用。但油內混有污水、清潔劑、大量細菌、有害化學物質,食用之後會引致頭痛、嘔吐、腸胃疾病。反覆用的餿水油,則有大量的致癌物質,可導致腸癌、胃癌。油脂中的黃曲霉則有毒性,可引起肝癌、腎癌、直腸癌等。但用餿水油已經是大陸行內的潛規則,有廚師就說,一開始很難接受,用用下就改變了,後來就慢慢習慣。

“即非成是”、“潛移默化”、“積責難反”---說到臭了!這就是中國大陸!我是何山,這節中國萬花筒,“餿水油”的滋味就先告一個段落,下次再會。(何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