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河日記(第十七集):稻米之鄉

湄公河三角洲是盛產稻米之鄉,年產量佔越南全國產量的一半。不過,因氣候變化導致海水上升,湄公河三角洲正面臨逐漸被淹沒的危機。(姬勵思報道)

0:00 / 0:00


湄公河日記(第十七集)--稻米之鄉
YouTube視像資料

湄公河三角洲的農民,每年種植的稻米產量達到一千六百萬噸,除了供應國內的需求,同時輸出到其他國家。

在朔莊,高棉族的農民在雨季後期,都非常忙碌,加緊進行收割的工作。

當地一名農民表示: 我們主要的生計是種植稻米,我們亦會飼養禽畜,及種植其他農作物。湄公河主流距離這裡很遠,這裡是九龍江三角洲。水漲時帶來的淤泥,令土壤更肥沃,對農作物有利。

氣候變化研究所的樂英俊博士表示: 湄公河三角洲一帶的居民依賴河流維生,河水的流向及水質,對他們從事耕種非常重要,直接影響莊稼的收成。農民經過長時間辛勞的工作後,稻米收成是社區的一件大事,農民會大事慶祝一番,為肥沃的土地感恩。

當地一名農民表示:這裡有很多不同種族的人工作,越南的敬族、安和族,另外又有高綿族。他們都一同在田裡工作。這裡的稻田五日後就要收割,割下來的稻米隨即被去殼,這些工作都會在同一天內完成。我們的稻田每年收成三造,每造大概要種三個半月的時間。

越南的科學家近年正加緊記錄有關海平面上升,及鹹水入侵湄公河三角洲的情況,發現莫名的水漲正逐漸危及這塊肥沃的土地。

氣候變化研究所的樂英俊博士表示:根據我們小組的研究,上一個旱季,鹹水向內陸滲入達60公里。

海平面即使微微上升,對湄公河三角洲的居民,以至整個越南而言,都是一個大災難。

芹苴市天然資源及環境中心主任祈光榮表示: 芹苴市及胡志明市,正面臨水災的危機。胡志明市的位置,海拔平均只有0.8到1米。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海平線升高一米,你的錄像機已經被淹沒在水裡。

勇島距離海邊很近,這裡的農民正要面對因氣候變化,對他們造成的影響。

當地一名農民表示:這裡的海平線較20年前高,潮水越來越漲,岸邊正逐步受到侵蝕。以前潮水沒漲得這麼高,我不知道現在漲高了多少,但肯定是較以前漲高。我們這裡有28戶人家,都住在河流沿岸。由於防洪堤被侵蝕,我們已經多次把防洪堤往上移,這樣下去,我們就無法再抵擋潮水。

勇島的居民正經歷因氣候變化,導致海水上升所造成的影響。他們可能會成為首批在湄公河三角洲的居民,因氣候變化奪走他們所有的財產。

當地一名農民表示:我們大概知道是因為不穩定的天氣造成,但具體科學的解釋我們就不清楚。很明顯這是因為天氣變化產生出來的問題。當我年幼時,每年這個時候,天氣已經很冷了,但現時仍然很暖和。我們用肉眼都可以見到水流,及岸邊受侵蝕等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