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牆問答】小米手機被發現內置審查

0:00 / 0:00

問:台灣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就小米5G手機的安全問題作出查驗,發現台灣版的小米手機建應用軟體過濾政治敏感詞,包括「自由西藏」、「台灣獨立」、「蔡英文」、「近平」等2000多個詞彙。台灣當局表明會進行調查是否有違法或損害消費者權益,這是否代表中國牌子的台灣版手機已不安全,用戶又能否有辦法關閉相關的檢查功能?

李建軍:雖然小米台灣分公司聲稱有關關鍵字表檔案,只作控制廣告投放之用,但當然不會有人相信這種說辭。根據台灣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的研究,有關關鍵字表,小米可以隨時更新,而用戶亦不能夠關閉相關系統,或刪除整份檔案。換言之,中國當局可以按戰略需要,隨時更改台灣版手機關鍵字的內容,並用作蒐集台灣軍事情報,以及影響台灣選舉之用。因此,台灣版手機幾乎肯定更不安全,因為這類後門,很明顯中國為干預台灣選舉,以及可能針對台灣的軍事行動鋪路。幾乎所有中國牌子的台灣版手機,都可以假定為不安全,製造商任何辯解都不可以相信。

問:立陶宛國防部去年曾指控小米手機有資安疑慮,美國、日本、新西蘭、澳大利亞、英國與部分歐盟國家,都已經禁止、或者正研議禁止政府與國內電信商採購華為的產品。由小米到華為在海外銷售的手機的表現,都可以看到中國當局以其為監控民眾,甚至搞政治和軍事活動的工具。當越來越多中國手機被揭露有類似情況,對中國電子產品對外銷售有何影響?

李建軍:當這類情況越來越普遍時,一定會影響消費者信心。但更大問題是各國可能收緊對手機、路由器一類資訊產品的入口管制,除了要作出事前檢驗外,亦可能會隨機突擊抽樣查驗市面上正銷售的手機,或更新軟件會否有私隱或保安風險。因此,就算小米或其他中國牌子,未有像華為和中興一樣,因受到晶片和技術出口封鎖的打擊而影響新機推出,消費者都可以不再買這些牌子,或受到其他國家的禁令影響而無法銷售。但中國不改變戰略的結果,將是令中國在網絡設備市場上消失。

問:據報中國為阻止iPhone一類手機生產線離開中國搬到印度,竟然資助印度左翼組織策動罷工,其實中國當局這種手段,會否真的做到手機生產商留在中國,以有利於他們從事間諜活動?

李建軍:中國當局在印度如何煽動激進工會,都不會改變將生產線搬到印度這個大潮流,一方面是中國工資上升,另一方面,貿易戰的關稅,以及西方各國陸續取消中國關稅等措施,都會影響出口成本。但更重要的是,如果中國製造的手機,會有可能造成保安風險的話,各國政府並不會理會中國出甚麼怪招去阻礙印度,以至其他國家取代中國的角色。加上各國有可能對晶片實施出口管制,屆時中國更難由供應鏈取得晶片時,生產商必須將廠房搬到印度,以至其他未受出口管制影響的國家。因此,中國當局這種招數,只會引來其他周邊國家反感,以及令中國與印太地區其他國家關係更為緊張,但對改變各公司的供應鏈政策的效用不大。因為現時各大廠商將生產線搬離中國,並非完全因為成本因素,政治和法律方面因素是更為重要。

問:如果中資公司在海外廠房生產的設備,會否相對可靠一些?

李建軍:其實設備可靠與否其中一個關鍵,是設備作業系統以及其他配套軟件的設計,只要軟件在中國設計,相關企業要與中國當局合作,手機在海外生產都不會因此令人感到安全一些,關鍵在於中國公司是否仍然堅持在網絡設備上搞資訊攔截一類超限戰技倆,只要中國當局短期內不改變相關做法,海外生產的設備一樣會有保安上的問題,甚至引起其他國家執法部門進一步監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