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警國安近月多番行動,包括拘捕2人、多次帶走被通緝海外港人的親友協助調查等。警務處長周二公布,國安相關法例生效以來,一共拘捕316人,但就沒有公布《23條》立法後,相關條例的拘捕數字,警方又指國安風險、本土恐怖主義仍然存在。評論認為國安近日的行動,目的是要維持政治張力達致震懾效果;不過對於帶動「由治及興」,兩者不能同時兼得。
- 國安警一星期內3行動 被通緝人士劉珈汶在港親友帶走助查
- 【香港法庭】巴士技工涉FB發逾百「煽動」帖文被捕 控以煽動刊物罪還押候審
- 阻撓北都工程的社工謝世傑 被重案組以涉「欺詐」罪拘捕
- 理大圍城台《公視》記者囚15個月刑滿仍上訴 國安法後台媒避到港採訪
港警國安處去年底再以百萬懸紅,再通緝多6名海外港人。被通緝的學者鍾劍華的親友先後被扣查,包括1月中兩次被帶走的民研主席鍾庭耀、鍾劍華的妻子、弟妹等。周一(10日)被通緝劉珈汶的親友,包括其年過六旬的姑姐及姑丈亦被帶走調查。
警方周二(11日)召開記者會匯報去年香港治安情況時,被問到本港國安風險有否改變,警務處副處長(國家安全)簡啟恩指,近月帶走海外港人本地的親友助查,是依法辦事的一貫做法。
簡啟恩:「國安風險一直存在,除了有人竄逃海外,繼續干犯危害國家安全的罪行,我們覺得是很大的外國勢力的干擾,此外,本土恐怖主義仍然存在,線上線下都有涉及恐涉暴言論正在散布,還有另一個風險是,軟對抗的風險,很多人在打擦邊球,或對用言語、在網上散布不利國安訊息。」
![香港警務處副處長(國家安全)簡啟恩指,近月帶走相關案件的親友助查,是依法辦事。](https://www.rfa.org/resizer/v2/NQ67CWSDZBD4VCQWSD7WGB4OBE.png?auth=49fd14d3ab1ee557d5868803b883750c1e3db5f8a3c5e5b25fbc4e5d26c89c7e&width=800&height=424)
警務處長蕭澤頤提到有關國安案的拘捕數字,但就沒有關於《23條》的分項數字。他指《國安法》及《23條》(維護國安法)生效至去年底,一共拘捕316人,當中約六成已被檢控。記者會上,亦問到警隊會否開源節流應付近年的赤字,蕭澤頤就沒有正面回應會否削減開支。
蕭澤頤:「我們將按照《財政預算》的撥款,會善用公共資源,並通過重定工作優次,亦作內部調配、精簡程序,從而提升效率。」
評論:港警目的在震懾
時事評論員劉銳紹認為,國安處近日連番行動,是要維持政治張力多於阻止案件發生的效果。
劉銳紹: 「任何風險,包括國安風險等等,必然存在的,這點我不否定,關鍵能否拿出更高明的方法來駕馭這些危險,外國都有他們的國安風險,他們用的方法,是盡量取得實際效果,與民眾安心之間的平衡。對於整個社會氣氛,包括由治及興怎樣帶動出來?是一個不能兩全其美的做法,眼前可以看到,官方所採取的方法,眼前的角度是可以更加寬鬆的。」
![蕭澤頤在立法會匯報香港治安,議員對國安拘捕情況「零提問」。](https://www.rfa.org/resizer/v2/B63JRSCMS5BIRLRTRJYEHAXXNY.png?auth=4a774b50877e3cbe0e8af7d882dc98b7101ee6e42c4566cb301d401271190ccf&width=800&height=392)
而在同一天,蕭澤頤亦到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匯報,10多位提問的議員中,大多問到在港的內地生,近年被詐騙數字上升近5成的情況,對於國安法相關檢控就「零提問」。而蕭澤頤則匯報,2025年的工作包括第一是維護國家安全、第二是聚焦防罪滅罪、第三是確保全運會的安全。
編輯:溫曉平 網編:畢子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