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民意研究所近月被港警國安處窮追猛打,周四(13日)在網上發文指將無限期擱置所有自費研究活動,將轉型甚至結業,並強調一直奉公守法。香港民研主席及行政總裁鍾庭耀表示,歡迎有心人士洽購或接辦香港民研。有分析認為,事件對香港政治歷史造成災難性損失。
- 鍾庭耀涉協助在逃人士被國安帶走 鍾劍華:或想影響將進行的海外港人民意研究
- 家人及前同事共8人10日內先後被國安帶走 鍾劍華:針對民調施壓行動「無聊」
- 香港國安再帶走兩名民研職員 分析:反映港府相當害怕民調'
- 兩星期5行動涉鍾劍華案件 民研鍾庭耀再被港警國安處帶走助查
- 港國安條例生效至去年底共拘捕316人 港警:國安風險與本土恐怖主義並存
「你是否支持平反六四?」、「你覺得香港人有沒有責任推動中國民主發展?」、「請你用0至10分表示你對香港人身分的認同感,10 分代表絕對認同⋯⋯」、「你對香港警務處的表現是否滿意?」30多年來,這些定期進行的民調,恐怕即將消失。
香港民意研究所(HKPORI)周四(13日)在Facebook專頁及網站發文指,「重新審視未來發展路向後」,即日起無限期擱置所有自費研究活動,包括自1992年開始的定期追蹤調查,以至近期開展的專題研究,並將專注籌備及執行現有委託及已開始洽談的項目。
香港民研:一直奉公守法
聲明又指,「香港民研將轉型甚至結業,主席及行政總裁鍾庭耀歡迎有心人士洽購或接辦香港民研」;鍾庭耀會繼續透過世界民意研究學會推動研究,直至2026年底卸任學會執行理事。
香港民研表示「一直奉公守法,惟鑑於現時環境,研究所雖然希望繼續推動科學民研的發展,但覺舉步維艱,唯有停步」。團隊希望將來有機會延續有關工作,正積極檢視可行方案,將適時公布最終決定。
鍾庭耀上月稱繼續堅持
港大民研由1993年起每年發布「六四民意調查報告」,2023年6月該報告被港府以「風險評估」為由取消發布。同年,香港民研宣布取消公開8項民意調查結果,包括「港人中國人身分認同調查」,並將部分調查轉為內部參考或付費服務。
鍾庭耀曾於2023年7月27日指要「與時共舞」,並無能力改變大氣候,只是一個「好卑微」的科學研究者。上月9日他則在記者會表示:「就是留下來為香港繼續堅持我們現在的工作,我自己認為我不是為了抗爭甚麼東西,而是為了小小的堅持。」無奈今天「舉步維艱,唯有停步」。
去年平安夜,香港民研前副行政總裁鍾劍華被港府指涉嫌煽動分裂國家而懸紅通緝,當時他正準備發起海內外港人民意研究計劃。港警國安處對香港民研先後3次採取行動,上月13日帶走鍾庭耀及兩名民研職員,並檢走6箱物品;在24日帶走兩名香港民研職員;並在27日第二度帶走鍾庭耀。

評論: 北京和港府都不願面對民意
身在英國的前香港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助理教授黃偉國認為,北京和香港政府根本就不想面對真實的民意:「對香港人最大的損失,是失去一個專業、中立、科學的一個民意調查機構,去作為一個醫生的角色幫香港的政治、經濟、社會各方面把脈。如果全部消失,我想是對香港歷史、香港政治發展,更大的災難性損失」。
他佩服鍾庭耀的勇氣與決心:「那種堅持應該要繼續下去,當然是用更加靈活,靈巧如蛇的方法去做這件事。我不相信夏寶龍、鄭雁雄是不想知道香港民意是如何。」
時事評論員桑普籲港人支持鍾劍華發起的「海內外香港人民意研究計劃」:「民意調查是一個好重要的方向目標,好重要的鐵公雞,民意調查都不能做,所謂政治類與非政治類,敏感與非敏感的界線根本模糊不清,我相信未來更加好多人有寒蟬效應,不敢做民意調查。」
香港民研為香港首個具備學術背景的民意研究機構,2019年7月1日正式獨立運作,前身為鍾庭耀於1991年6月創立的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30多年來,鍾庭耀一直推動科學民研。《港區國安法》實施後,香港民研多次被建制派及媒體批評。
早在2000年,鍾庭耀指控時任行政長官董建華透過中間人施壓,要求停止有關行政長官及政府的民意調查,這引發了社會對政府干預學術自由的廣泛關注。
近年來,香港民研的調查結果多次顯示市民對政府的不滿情緒。例如,2024年5月的調查顯示,只有47%的受訪市民表示信任政府,較年初下跌5個百分點。
編輯:溫曉平 網編:程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