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10學校「愛國」交流團爆發食物中毒 港府拒公開涉事餐廳名單引發爭議

香港教育局耗資逾億公帑來主辦的大陸「愛國」交流團,過去1個月內事故頻生,不但有學生無故死亡,亦有至少10間中小學連環爆發腸胃炎或食物中毒,多達100人受害。本台跟進發現,港府有別以往,至今仍拒絕具體交代涉事大陸餐廳、餐單、酒店等;亦隻字不提承辦的國企旗下「香港中國旅行社」、「華暢東方文化國際交流有限公司」。局方向學校和學生施壓,學生缺席退團須上報外,亦將失去資助,並須補回數千港元的正價,事後仍須「補赴」或「補堂」。一直關注事件的前考評局經理楊穎宇向本台指,在愛國者治港政策下,面對交流團質素問題時,港府失去獨立監察角色,「亦不敢管太多」,變相利益傾向大陸而非香港師生。


相關報道


至少10間中小學連環爆發腸胃炎或食物中毒

據官方資料,過去1個月迄今,香港共有9間中學和1間小學,分別參加教育局主辦的韶關、黃山、肇慶、廈門和西安交流團後,集體爆發腸胃炎或食物中毒,受影響人數達至少100人,當中逾1成人對諾如病毒呈陽性反應(見下表)。

至少10間中小學連環爆發腸胃炎或食物中毒。
腸胃炎事件表 至少10間中小學連環爆發腸胃炎或食物中毒。 (粵語組製圖/RFA)

就最新情況,衞生署發言人回覆本台指,「西安團」和「黃山團」群組個案涉及諾如病毒感染,「中心經分析流行病學資料,認為個案經人傳人或受污染環境傳播,並不涉及當地食肆或食物中毒」;至於肇慶、廈門和韶關交流團的群組個案,經調查後,衞生防護中心「初步未能排除個案經進食受污染食物而受到感染」。

事件令社會質疑這些「愛國」交流團的質素欠佳,師生被迫冒健康危險參與。本台梳理事件,發現有多個重點值得公眾關注。

以往集體懷疑食物中毒個案 當局均數日內公布詳情

首先,據港府部門和衞生署以往應對集體懷疑食物中毒個案,不論事發於本地、大陸或海外,均於數日內迅速公布涉餐單、旅行代理商、餐廳名稱等,並敦促涉事單位跟進。2024年12月,衞生防護中心曾公布15名港人參加遊湛江旅行團疑食物中毒,正是其中一例。

不過,對於教育局主辦的「愛國」交流團,港府態度似乎有異,拒絕具體向公眾交代,僅強調由專責小組跟進。據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最近的回應,她甚至稱「目前沒有證據顯示與膳食安排有關」,認為是因為「回南天」所致。而近日,局方突然低調地在其官方發「提示」,要求大陸交流團的承辦機構,暫停供應燒味及貝類海鮮等食物。

教育局近日在其官方發「提示」,要求大陸交流團的承辦機構,暫停供應燒味及貝類海鮮等食物。
教育局近日在其官方發「提示」,要求大陸交流團的承辦機構,暫停供應燒味及貝類海鮮等食物。 教育局近日在其官方發「提示」,要求大陸交流團的承辦機構,暫停供應燒味及貝類海鮮等食物。 (教育局「薪火相傳 - 國民教育活動系列平台」/RFA)

至於衞生防護中心亦僅表示,「未能排除部分患者可能經進食受污染的食物而感染」,已把相關食肆的資料通報廣東省當局」,呼籲「在可能情況下,盡量選擇高級別的餐廳會較有保障」。換言之,當局掌握食肆名單和餐單,卻拒開誠布公。

對此,衞生署回應本台強調「中心已即時把相關的流行病學調查資料通報內地衞生當局,以查找爆發源頭。中心得悉內地相關部門的調查仍然進行中」。

《教育刺針》創辦人批校方及局方仍對內情三緘其口

前考評局歷史科經理、網媒《教育刺針》創辦人楊穎宇向本台指,港府的反應「難以接受」。他以2002年香港遊學團在北京凱迪克大酒店火災釀傷亡事故為例,當時港府各部門均迅速和具體地向社會和傳媒公開死因、事發經過等細節,並敦促旅行社交代實況,並強調「家長有權監察」。不過,由早前聖保羅書院中五生在杭州遊學期間客死異鄉,至今次腸胃炎事故,校方及局方卻對內情三緘其口。

他指出,由於關乎公眾利益和健康安全,「局方有必要具體交代」,釋除學校、家長和學生疑慮並加以防範;否則令人質疑當局的隱暪,「是否因涉及利益衝突或大陸機構?這是誠信的問題。」

而事實上,對於承辦商而言,其利益和收入較有保障;相反,學生參與自主較少,更要承受退團的後果,而納稅人亦被局方抽調逾億元去資助這類大陸團。

保良局羅傑承(一九八三)中學「肇慶文化保育及自然生態內地考察」的文件內容。
保良局羅傑承(一九八三)中學「肇慶文化保育及自然生態內地考察」的文件內容。 保良局羅傑承(一九八三)中學「肇慶文化保育及自然生態內地考察」的文件內容。 (保良局羅傑承(一九八三)中學/RFA)

教育局強制中五生必須參加 承辦商收入有一定保障

據港府和學校官方資料,涉事交流團每人團費為1,280元至5,298元不等,主要由包攬大批港府交流團項目的國企「中旅集團」旗下「香港中國旅行社」和「華暢東方文化國際交流有限公司」承辦。

教育局強制要求中五生必須參加,及要求學校應積極鼓勵學生參與交流團,否則學校須向局方上報,學生有可能影響公社科的分數,亦將被撤銷港府全資或70%資助,須補回正價,事後仍須「補赴」或「補堂」。換言之,對於承辦商收入有一定保障。

出事的廈門團為「中學生主題式內地交流計劃2024/25」項目之一,港府資助70%團費,但表明退團須補回正價。
出事的廈門團為「中學生主題式內地交流計劃2024/25」項目之一,港府資助70%團費,但表明退團須補回正價。 出事的廈門團為「中學生主題式內地交流計劃2024/25」項目之一,港府資助70%團費,但表明退團須補回正價。 (教育局文件/RFA)

考察團表現若質素欠佳會如何?2023年底,立法會有議員曾提出相關提問,並反映當時已出現部分考察團質素惡劣,關注局方如何取締這些團。當時局長蔡若蓮未提及責罰,只表示「會與承辦單位開會檢討,亦會問學校,他們不會是做得不好也無後果,我們會記錄招標情況,若做得不好、記錄不好,我們不會再邀請他們入標」。

不過到目前為至,局方對涉事承辦商仍隻字不提。

教育局自主權少削獨立監察角色 以「愛國」之名保陸企和承辦商利益

對此,楊穎宇指出,由教育局主辦的「愛國」交流團,「難免要交予可靠、政治上可信的團體,那局方是否敢去監察呢?今次出事時,連基本資訊都不肯發布。公眾亦無法得知當中是否有人從中壓價,而令食物劣質化。」

他又指,今次影響廣泛,理論上局方應暫緩交流團,經詳細檢討後再繼續,惟局方未作行動,這可見教育局自主權很少,亦削弱其獨立監察角色,「變相『以愛國之名』,保障陸企和承辦商的利益,最終犧牲家長、學生的利益和話語權。學生不想去就要罰款。」

對於教育局監管不足,以及會否對涉事承辦商採取主進一步行動,教育局回覆本台時未有正面回應,只稱「一向以學生安全和健康為首要考慮」,「在招標及報價文件清楚列明對團餐的要求,並與內地合作夥伴保持緊密溝通」;而就近日的交流團,局方指已透過專責小組與大陸相關部門嚴肅跟進,亦即時與學校及承辦機構聯繫了解情況。

編輯:施芷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