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會及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CECC)主席克里斯·史密斯(Chris Smith - 共和黨)、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主席約翰·穆倫納爾(John Moolenaar - 共和黨)、首席民主黨議員拉賈·克里希納穆提(Raja Krishnamoorthi - 民主黨),以及眾議員托馬斯·索齊(Thomas Suozzi - 民主黨)周二 (1日) 共同提出法案,要求將位於首都華盛頓的香港駐華盛頓經濟貿易辦事處外的街道重新命名為「黎智英路」(Jimmy Lai Way)。
相關報道
- 英國國會辯論「黎智英法案」 促政府加強保護海外記者及領事保護
- 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通過決議 關注黎智英與47人案
- 黎智英兒子黎崇恩與白宮官員會面
- 黎智英作供畢兒黎崇恩再求見英首相:釋放父親是重建英中關係關鍵
- 77歲黎智英被指時日無多兒呼籲英美火速營救 祈福德:北京似有意與英美談判釋放
該法案最初於2023年4月提出,一直未能排上國會議程,現在重新提交,目的在於重申美國對捍衛香港民主與人權的承諾。若法案獲通過並簽署成為法律,香港駐美經貿辦的官方地址將更名為「黎智英路1號」(1 Jimmy Lai Way NW)。
法案不僅呼籲立即、無條件釋放黎智英,亦強烈譴責對其進行的政治審判,並譴責其不公正的監禁。法案同時點名批評香港駐美經貿辦等HKETO在全球的角色,指其實際上是中共對外宣傳與施壓工具,除了遊說美國政界抵制香港民主運動,更參與對流亡異議人士的跨國打壓。

黎智英是《蘋果日報》創辦人、英國公民,目前正遭北京以《港區國安法》惡法無理囚禁。他的審訊自2023年12月展開,被視為中共全面摧毀香港法治與自由的象徵。在極為艱難的處境下,黎智英勇敢地親自出庭自辯長達52日。其在獄中健康惡化的消息也引起國際關注。
香港自由委員會基金會(CFHK Foundation)對這項跨黨派行動表示讚賞,並呼籲所有國會議員支持該法案,堅定反對北京對香港自由的打壓。
CFHK 政策與倡議主任許穎婷認為,香港經貿辦的功能早已變質:「香港政府透過遍布全球的經貿辦粉飾香港自由的流失。其華盛頓辦公室的光鮮外表之下,藏著一個囚禁逾1900名抗爭者與民主人士的政權,只因他們敢於爭取民主、反對威權。當香港政府試圖抹去這些民主聲音時,我們絕不會讓他們得逞。這項法案將讓每一位經過的路人記得黎智英的勇氣與犧牲,讓香港的民主抗爭在美國首都延續。」
上屆美國國會會期,國會議員曾提出《香港經貿辦認證法案》,要求審視這些辦事處是否仍應享有《國際組織豁免法》賦予的外交豁免與特權。
編輯:溫曉平 網編:余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