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超回應關稅戰 「7大招」翻炒施政報告當「交功課」

關稅戰展開已接近一周,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終於站出來回應。他提出口號式的「7大招」應對香港面臨的情況,包括把握國家發展機遇、吸納高端人才和深化區域合作等。記者翻查資料,「7大招」基本可在李家超去年的施政報告中找到。


相關報道


「沒有創科,沒有未來,科技創新與人才是國際必爭之地,我們會全力發展香港創科中心……」以上並不是去年李家超宣讀施政報告的內容,而是周二(8日)行政會議前,李家超首度回應關稅戰的「實質」對應方法。

特區政府在特朗普推行對等關稅後,除了發聲明及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以網誌回應外,主要官員要到周一,才因股市暴瀉後由陳茂波見記者。當社會大眾期望特首能帶領社會應對前所未有的經濟危機時,李家超周二見記者時甫開腔便指責美國徵收「所謂對等關稅」,是肆意破壞世界貿易規則,接著重複連日港府所稱的「霸凌野蠻」。

李家超:港人定可處變不驚

談到香港情況,他指香港共被徵收54%關稅,承認轉口貿易和物流業會面對壓力,但有何方法解決呢?他提出了「7大招」,包括「全面把握國家發展機遇,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指中國有14億人口,要把握龐大市場機遇,香港要對接中國「大市場優勢」的強大內需;其次是「加強國際交往合作,積極深化區域合作」,指要擴大區域朋友圈,不受美國所影響;第三是「加快產業升級轉型」,以及「加大發展科技創新 吸納高端人才」、「大力推動國際金融合作」、及「繼續為業界提供支援,加快數碼轉型」。

李家超在結語時再一次強調「香港擁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表示香港要站穩腳步,發揮自身優勢「把握好國家發展的龐大機遇」,又一味「唱好」指香港久經風浪,以香港人的敏銳觸覺,靈活和靱性,定可處變不驚,克服挑戰。

雖然李家超看似滿有信心,但三十多分鐘的講話極不流暢,多次斷斷續續的「讀稿」,而當《南華早報》記者直接問他,政府有甚麼實質措施協助商界,以及如何評估今次關稅戰對失業率的影響時,他則繼續低頭「讀稿」,以英文重複「7大招」的內容,完全迴避了提問。

2025年3月6日,香港葵湧貨櫃碼頭全景,背景為香港中環金融區。
香港葵湧貨櫃碼頭 美國政府去年9月及之前都多次警告美國企業,因應《港區國安法》實施、中國利用香港規避制裁和擴張勢力,在香港經營的風險愈來愈高。 (Tyrone Siu/路透社)

過去一年已多次提及「把握國家發展機遇」

對比全球其他主要經濟體,無不採取實質措施應對,有的如中國則採取報復關稅反制,有的如台灣及越南則傾向談判策略,惟獨香港似乎「技窮」,完全沒有具體方法應付。

綜觀李家超的「7大招」,對比過去政府發言或施政報告,沒有一項是新鮮的;如李家超在過去一年多,曾多次提及要「全面把握國家發展機遇,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去年施政報告中亦有相當篇幅談及如何「拓展和深化海外網絡,包括與中東、東盟地區的金融合作」;至於他今次提出的「加快產業升級轉型」,施政報告中亦已指出「香港正發展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推動傳統產業升級轉型,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其他如「加大發展科技創新,吸納高端人才」、「大力推動國際金融合作」、「吸引外國企業及資金進駐香港」、以及「繼續為業界提供支援」均是舊瓶舊酒。

編輯:李榮添 網編:程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