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修訂議員守則儼如「中紀委」 議員估計有「更高人士」參與

立法會正醞釀制定一套新的《立法會議員守則》,目標於下屆議會實施。據《星島》大棋盤周一(28日)指,立法會主席梁君彥上周五(25日)再與全體議員開會,講解新守則內容,其中擴大現行「議員個人利益監察委員會」的職能,接受「實名舉報」,有議員形容如同中共中央的「紀律檢查委員會」。據聞簡報會保密工作嚴格,且內文有不少中國常用字眼,估計「更高層次」人士有參與或過目。

從梁君彥在Facebook 公布的開會照片可見,螢幕上的簡介內容被模糊處理,顯得相當保密;另一張圖片則顯示投影片內容寫著「有要求、有擔當。自我完善、精益求精。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據報道,出席是次會議的議員不能使用手機,用作介紹新守則的投影片長達20頁,期間只可抄錄不可拍照,議員亦未獲發文件。

《明報》李先知引述,最受議員關注的,是擴大現行「議員個人利益監察委員會」的職能,除了更名為「立法會監察委員會」,這個委員會將會接受議員及公眾人士對議員的不當行為提出「實名舉報」,有權調查並懲處議員的不當行為。

行為不當議員或面臨停薪停職

若調查成立,按事態輕重,委員會可發口頭或書面警告;若嚴重者或停薪停職,並要交全體立法會議員作決定。有議員形容這個監委會作用如同中共中央的「紀律檢查委員會」,用來「警醒」議員檢點做事不要「亂來」。

此外,目前立法會有計算議員出席紀錄,但不時有議員因生病、有工作在身未出席會議,一律當缺席計算。不過據指未來新守則會訂明,因嚴重疾病、紅白二事、出席全國性會議等而沒有出席會議者,可以獲立法會主席豁免,不被視為缺席。

多名議員表示,新守則簡介內容有不少中國常用字眼,如「全面落實」、「當家人」等,估計「更高層次」人士有參與或過目,背後或多或少有人「發功」。另外有議員形容新守則字眼「有點像內地黨紀」,強調要樹立對外良好形象,參與活動需與議員身份相稱,減少無謂應酬。

主席梁君彥日前見記者時,有被問及修訂守則是否出於中央指示,他指立法會要有自我要求,市民、傳媒亦會監察議會。

編輯:李榮添 網編:程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