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智英案」周三(12日)續審,控方展示《蘋果》論壇版刊出的一篇制裁時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的文章,黎稱沒讀過文章,又指自己不是關心制裁。法官就關注黎曾吩咐員工小心不要違法,質疑文章在《國安法》實施後為何仍獲刊登;黎回應論壇版主管或以為文章沒有主張制裁故有疏忽,直言某程度上,「我們不應為『制裁』一字冒任何風險」。
黎指支持《香港人權法》也是很多人的立場
控方展示《蘋果》主筆兼論壇版主管楊清奇在2020年6月13日刊出的社論,標題為:〈制裁人權惡棍是釜底抽薪〉,黎庭上稱自己沒讀過該文,又解釋自己每天只會快速翻看報章,甚少閱讀社論,只選讀副刊中文筆好作者的文章如馮睎乾,另顏純鈎開始寫社論時也有閱讀。
就控方問他是否對「制裁」主題不感興趣時,他解釋自己很熟悉楊清奇的論調,因楊已撰寫社論多年,惟否認楊的立場與自己一致,因楊來自中國,或有不同觀點,但同意合乎《蘋果》一般立場,並不知道楊當時主張實施制裁。
控方之後展示評論版作者「一劍飄塵」於同年6月24日刊出的文章〈不要把BLM和反送中混為一談〉,黎曾透過訊息向楊清奇指「這一篇是全版寫得最好的文章」,並表示希望再找「一劍飄塵」為《蘋果》寫文。控方一度指文章與黎的主張一致均支持《香港人權法》;黎回應也是很多人的立場,並確認包括他自己。
不滿控方多度探索答案 黎:「我已回答、回答、再回答」
「一劍飄塵」在同年7月18日,即《國安法》實施後刊出的另一文章〈美國會制裁林鄭月娥嗎?〉,黎指自己沒有讀過該文,解釋自己看過一次新作者的文章後便交楊清奇跟進邀請,自己沒再跟進。控方就質疑黎當時正爭取國際支持,理應會關心,黎回應「不是(關心)制裁」,但同意控方指他在《國安法》前有請求制裁,惟重申自己沒讀過該文章,並一度不滿向控方稱:「不論你再問我多少遍,我都會答『我沒讀過文章』。」
法官杜麗冰此時開腔,指控方有權探索黎的答案,黎就指控方已探索了很多遍,「我已回答、回答、再回答」;杜官就提醒殷黎,若控方提問不恰當,法庭或辯方大律師會制止或反對。
估計文章指林鄭不會被美制裁故令編輯疏忽
法官李運騰就關注,黎曾供稱有吩咐員工小心不要違法,質疑為何該文仍會在《國安法》後獲准刊登;黎指自己信任楊清奇會把關,又解釋楊可能以為文章只談《國安法》前制裁措施,沒有主張制裁故有疏忽。李官再追問是否楊有疏忽,黎就稱:「某程度上,是的,我們不應為『制裁』一字冒任何風險。」
法官之後再提出質疑,杜麗冰指標題指向未來,與過去制裁措施無關;法官李運騰在讀過文章後,就提出作者意思是否指,若4名新疆高級官員已被制裁,美國會否放過林鄭月娥;黎就重申自己沒讀過內文,只估計文章立場可能是林鄭月娥不會被美國制裁,才會令編輯疏忽,又指即使如李官的解讀,亦只是一個提問,之後再重申他不知文章是否主張制裁林鄭月娥,可能楊認為作者只是提問,又指若楊、英文版主管馮偉光及總編羅偉光,3名編採高層都忽略了制裁,是幾乎不可能的事。
控方之後問及黎曾否指示翻譯《蘋果》紙本部分新聞於英文版刊出;黎指沒有,強調非其工作,控方就展示黎曾跟馮偉光對話,轉發兩篇《蘋果》紙本報道並向馮指「希望這兩篇新聞有英文版本」;黎解釋,時為英文版初創時,他曾有一段時間協助塑造該「產品」,故有時向編採高層指出那些新聞適合放在英文版,並指除他以外,亦有其他人有幫忙建立這產品。控方指有關說法與黎早前供詞不一,黎承認是其忽略了英文版初創時做法,並向法庭致歉,但指自己已不記得初創階段截至何時為止,惟指至馮偉光清晰知道要放甚麼新聞時,他沒再建議新聞。
美向天安門母親頒「國際婦女勇氣獎」 黎重申《蘋果》本已作報道
控方其後展示助手Mark Simon於同年6月4日把蓬佩奧團隊訊息轉發給黎智英,指美國副國務卿向天安門母親頒發「國際婦女勇氣獎」,並解釋蓬佩奧助手Mary Kissel望《蘋果》能作報道,因對方擔心香港和台灣親北京媒體無法傳達訊息。黎之後將上述訊息分別轉發予張劍虹、陳沛敏及羅偉光,陳沛敏就回覆「今日已見報」。
黎解釋,編採高層收到其訊息前已從海外媒體獲悉相關資訊,並在紙本刊出報道;控方就指《蘋果》當時盡其所能將該新聞「做大」,黎同意,但重申《蘋果》本來已報道,與他轉發訊息無關。
另外,法官杜麗冰甫開庭,即主動提及黎智英早前曾兩度在審訊中自稱是政治犯,故再次強調:「一個人的政治取向會留在法庭之外。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所有人都有權接受公平審訊」,並稱是她希望說出的事情,重申「我們只會根據聽到的證據、與控罪相關的法律判案」。控方之後問黎智英是否明白,黎一度沒有回應;控方於是再追問黎,他才表示:「請繼續(continue please)。」
案件編號:HCCC51/2022
編輯:潘加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