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核結果:錯誤
一分鐘完讀:
近期,微博及X有多個帳號宣稱,基輔交響樂團70名團員到德國演出後沒有返回烏克蘭,是「集體逃亡」。亞洲事實查核實驗室向德國蒙海姆市政府以及基輔交響樂團求證,確定這批團員在俄烏戰爭開戰時就已經在德國演出,且被烏克蘭政府鼓勵繼續在外演出,並傳播烏克蘭的信念。近期他們只是從德國格拉市遷居到蒙海姆市,符合德國及烏克蘭兩國的法規。「集體逃亡」且逃避軍事動員的說法有誤。
深度分析:
擁有超過百萬粉絲的微博軍事大V「沙姆雄獅」近期在微博 轉貼一張《德國之聲》的報道截圖,宣稱「烏克蘭的一個70人規模的交響樂團在前往德國演出後直接不回去了,這個樂團三分之二的成員是符合該國強制徵兵標準的男性」。
不少微博「大V」跟進轉貼( 1、 2),嘲諷交響樂團成員遁逃,更有 X帳號稱「團員集體逃亡」是「烏克蘭新紀錄」。

亞洲事實查核實驗室以截圖上的標題反搜,確認《德國之聲》烏克蘭文版的確在6月12日發布題為「 基輔交響樂團在德國找到新家」(Киевский симфонический мкестр)的報道。
根據報導內容,德國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蒙海姆(Monheim am Rhein)市政府6月12日宣布,基輔交響樂團70多名音樂家將在該市居住三年,定期提供音樂演奏會和課程。蒙海姆市政府亦有在官方網站發布相關 新聞稿。
報道指出,2022年2月俄羅斯軍隊入侵烏克蘭之際,基輔交響樂團正在海外巡演,基輔當局呼籲音樂家繼續巡演,向世界傳達烏克蘭的信念。也因此早在2022年春天,基輔交響樂團就已被安置在德國格拉(Gera)市。
蒙海姆市公共關係和市民參與部門主管Thomas Spekowius告訴亞洲事實查核實驗室,約70名樂團成員根據德國居留許可屬於難民,他進一步解釋,來自烏克蘭的難民在德國和所有歐盟國家可自動獲得居留身份。
他說,這70名樂團成員自2022年以來一直在德國,並在俄烏戰爭爆發後的前兩年住在德國東部城市格拉市,接下來將在蒙海姆市以音樂家身分就業。
至於交響樂團男性成員是否逃避兵役,基輔交響樂團公共事務負責人Olha Tsyhanok向亞洲事實查核實驗室說明,樂團自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就一直在歐盟國家巡演,目的是要引起人們對俄羅斯侵略行為的關注。
至於男音樂家是否違反烏克蘭軍事動員令? Olha解釋,男音樂家是烏克蘭公民,具有軍事義務,但他們在歐洲的巡迴演出屬於公務行程,符合烏克蘭現行法律。
「文化和國家認同正是我們士兵在前線戰鬥的原因,而樂團的任務是保護我們的文化,並向世界展示。」Olha表示。
因此,中國社群平台上的貼文誤解了《德國之聲》的原始報道,基輔交響樂團成員在俄烏戰爭爆發之初就已經在德國,並非在近期借演出機會逃亡,且男性團員參與國際巡迴,符合烏克蘭現行法規。
亞洲事實查核實驗室發現,相同的英文版謠言也在社群上流傳,用字遣詞幾乎為直接翻譯。 18日, 烏克蘭戰略傳播中心(SPRAVDI)指出,這是典型由俄羅斯散佈的錯誤資訊, 該中心報告指出,基輔交響樂團在烏克蘭當局的建議下留在德國,在戰爭期間代表烏克蘭展開文化外交,而不是像俄羅斯宣傳人員宣稱,是男性音樂家要逃離軍事動員。

亞洲事實查核實驗室(Asia Fact Check Lab)針對當今複雜媒體環境以及新興傳播生態而成立。我們本於新聞專業主義,提供專業查核報告及與信息環境相關的傳播觀察、深度報道,幫助讀者對公共議題獲得多元而全面的認識。讀者若對任何媒體及社交軟件傳播的信息有疑問,歡迎以電郵afcl@rfa.org寄給亞洲事實查核實驗室,由我們為您查證核實。
亞洲事實查核實驗室在X、臉書、IG開張了,歡迎讀者追蹤、分享、轉發。X這邊請進:中文 @asiafactcheckcn ;英文: @AFCL_eng 、 FB在這裡 、 IG也別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