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47人初選案」周二(14日)續審,被指控為組織者的區諾軒出庭作供,講述籌備初選經過。他稱,於2020年1月在初選源起的飯局中,戴耀廷指立會取得過半是「大殺傷力的憲制武器」,會後他跟戴耀廷先後跟多個不同民主派政團及有意參選者見面。區諾軒又披露不同選區的協調會議情況,九龍東協調會議上,黃之鋒跟譚得志曾就替補機制爭拗,但最終達共識,形容是別具意義。
李永達飯局建議區擔任協調人
本案16名否認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的被告,當中獲准保釋者周二早上陸續到達法庭,被還押被告就由囚車押送到庭。踏入第7天審訊,法院外雖然仍有排隊人龍,但周一(13日)曾出現的南亞裔排隊人士卻未再現身。而審訊時各被告座位一如前一日安排,擬認罪的被告均未能在正庭聽審,被分配至不同延伸庭收看視像直播。
以控方證人身份出庭的被告區諾軒周二第二天作供,透露更多最終促成初選的民主派飯局細節,提及在飯局中,戴耀廷指立會取得過半是「大殺傷力的憲制武器」,大家亦討論如舉行初選,相關的行政工作等應由哪一機構處理,而眾人的共識為由「民主動力」負責,包括收集報名表及宣傳,他更指在飯局中,李永達提議應由他(區諾軒)擔任協調人與戴耀廷合作推動「初選」,他當時同意擔任此工作。
飯局席間存「重點分歧」會後找多個團體及人士諮詢
不過,當日飯局大家有一個「重點分歧」,就是李永達及李卓人都不同意辦「初選」,因為公民投票資源較民調貴,選舉申報都會更多,由於討論中大家有不同看法,故打算會後找其他團體諮詢意見,於是他跟戴耀廷先後跟不同民主派政團及有意參選者見面,而首個接觸團體為公民黨。
區指,他跟戴耀廷經公民黨梁家傑轉介,向公民黨執委介紹「立會過半」願景及初選計劃,參與會面的包括公民黨譚文豪、陳淑莊及余若薇等,戴指計劃的最壞後果是令特首下台,惟陳淑莊對說法有保留,另公民黨亦關注如舉辦初選使用電子票事宜,公民黨當時最終只表示會考慮。
除公民黨外,區透露跟戴耀廷兩人亦曾跟彭卓棋和劉穎匡會面,而戴耀廷曾單獨接觸張可森、天水連線人士、區政聯盟人士、民主黨人士、呂智恆及鄒家成;他則會見梁晃維、黃之鋒、朱凱廸及黃子悅4人。
黃之鋒以朋友身份忠告
他續透露,跟黃之鋒和朱凱廸的見面是一同進行,地點為朱凱廸於立法會的議員辦公室,惟當時由於朱正參與立會會議,故朱只顧開會,「唔係好關心」,形容會面「很不正式」;而黃之鋒當時知悉他將赴日留學,故席間一度「以朋友身分去忠告」,認為他「其實無必要去搞初選」。在延伸庭列席旁聽的黃之鋒聞言後就低頭搖頭。
區諾軒又指,在2020年2至3月間跟有意參選的彭卓棋見面時,對方不太關心民主派議席過半後如何運用否決權力,只關注初選採取的投票方式。被問到為何彭有如此想法,區指自己有兩點觀察,包括運用權力的問題為《基本法》賦予的權力,大家覺得很理所當然;且過去不少民主派政黨及議員,均對每次預算案投反對票,而「一路都係相安無事」。
法官提醒區需尊重其證人身份
不過,有關說法就引來法官關注,法官李運騰表示區需要尊重其證人身份,應直接回答問題,不應再發表個人言論,才可協助法庭善用時間,否則本案可能拖延至明年(otherwise we will be here until next year)。
由於不同有意參選人士就初選投票方式、替補被「DQ」人士等的機制有分歧,區指,他遂與戴耀廷舉辦了6場協調會議,跟不同選區的民主派商討及尋找共識,其中九龍東的協調會議於2020年3月2日舉行,控方一度問區有誰出席協調會議,區就直言「我驚我背漏」,其他被告隨即嘩然,法官就著他只需講述記得的內容。
披露九龍東協調會議內情如何就「靈童制」達共識
區諾軒然後談到九龍東的協調會議。該選區被視為協調指標選區之一,區亦強調九龍東協調會議具有意義,庭上稱「如果九龍東都無辦法傾得成一個機制,其他區只會更難」,透露潛在參選人內部有不少分歧,在大家商討如何贏取該選區的3個議席時,擬參選的黃之鋒及譚得志就為替補方式的機制產生爭拗。區指黃認為應採用「靈童制」,由被「DQ」參選人指定替補者出選,譚就認為應按初選結果作「排名制」,由名單上第二名補上參選,不過,大家最後在第二次會議中,就「靈童制」達成共識,並在商討後決定九龍東可以安排5名候選人於初選出選,最終3人參加立會選舉尋求當選。
區又供稱,戴耀廷曾倡議在地區協調文件中加入「積極運用《基本法》權力、否決《財政預算案》」的句子,並指對方曾解釋是「你可以用,可以唔用,但若果政府唔聽民意,就要拎呢個憲制權力出嚟」,此時法官就追問,字句是否指憲制權力「應被行使(should be exercised)」區認為兩者相符。另一法官李運騰則追問句子最終有否加入文件?區回應稱有關句子一度出現在文件內,而自己沒有鮮明印象對方如何在九東「推銷」句子,惟記得對方在各區都有推動,並成為會議文件一部分。審訊周三(15日)將繼續。
案件編號:HCCC69/2022
記者:吳婷康/程文 責編:畢子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