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智英案】李宇軒:重光團隊制裁立場不一 曾邀英議員訪港

0:00 / 0:00

「黎智英案」周三(20日)續審,李宇軒稱,「SWHK(重光團隊)」沒會章及會員制度,非所有會員支持制裁。「SWHK」曾成功邀請英國國會議員來港觀察示威,支出由「登報行動」的籌款支付,他並與對方會面及總結當時香港發生的事和自由民主狀況。李又講述成立「香港故事」由來,指本為針對眾籌問題而成立有限公司,除他本人再沒有成員。

重申SWHK共識是為香港爭取自由民主

李宇軒周三甫開庭,即主動就自己早前提及「SWHK(重光團隊)」的性質主動作出補充,「我會話SWHK係一個鬆散嘅港人組織,至少一開始係」,指該組織沒有會章,亦沒有會員制度,「不過就係有個共識,係會做一啲為香港爭取自由民主嘅嘢」。

他續解釋,SWHK活動有不同立場成員參與,會有不一致論述,同意部分活動與制裁相關,但不同意全部活動或全部會員都支持制裁,「我都唔同意SWHK係為咗制裁而成立嘅一個組識」,重申SWHK的共識,是為香港爭取自由民主,而制裁「係其中一個 means(方法)」。

就控方周二(19日)展示SWHK網頁公開的「全球登報制裁港共眾籌活動」帳目收支表,其中英文版標題則為「Fundraising campaign for global newspaper advertisement and advocacy for Hong Kong initiative」;李今解釋製作有關帳目的原意,是為說服公眾支持第4次眾籌,故團隊當時有共識認為中文版可選用較「flowery(華而不實)」措詞,英文版則以較「中性」措詞顯示,認為可較易令相應受眾需要作出支持。他又在追問下指,「華而不實」可對應「制裁港共」字眼,而「中性」用字可對應「advocacy for Hong Kong」的字眼。

與陳梓華不贊同續登報一度退出「G攬」群組

辯方就關注,法庭傳譯員一度把「港共」翻譯為「Hong Kong CCP」,指「港共」並沒包含中國共產黨的意思,傳譯最後建議譯為「Hong Kong Communist」,李就確認該翻譯較接近原意,解釋「港共」措詞較強烈,選用是想藉此呼籲捐錢。控方之後指,「G攬」眾籌登報活動其中一個主題是請求外國對香港及北京實施制裁,惟李宇軒表示不同意,只同意部分廣告有制裁字眼。

控方及後再展示由李宇軒製作的登報活動帳目,李庭上確認,當中「Funder 2」為Mark Simon及陳梓華一方,「Funder 17」則是美國信託基金戶口「The Project Hong Kong Trust」,而「Funder 2」曾在2019年11月14日至2月3日間,三度向「Funder 17」匯款合共約120萬美元,是因Mark Simon先協助收取眾籌資金,其後再把資金存入信託基金。至於紀錄顯示Mark Simon收取約177萬美元,但最後匯入基金款項有出入,李解釋相關款項扣除了Mark Simon跟陳梓華一方墊支的登報費,惟後來發現即使計及相關部分仍有差異,他曾一度向陳梓華反映,對方就回覆會處理,但以他所知,有關款項最後沒有被存入基金,並強調基金戶口非由他控制,他不知最後是否仍有錢存入,而陳梓華亦沒有通知他。

控方再問及「G攬」眾籌登報結束後的後續發展,李憶述當時與團隊成員在Telegram群組討論是否繼續登報,有人擔心若不動用眾籌餘款會被質疑「有冇落格」,最後不支持繼續登報的成員包括他留在「G攬」群組,決定把資金「擺住先」,未來用於其他活動;支持登報的人則決定退出,分拆另一群組,其後再發起「賀你老母」眾籌登報計劃,李指自己並沒有參與其中,又確認他與陳梓華都不贊同繼續登報,故兩人一度退出「G攬」群組,解釋兩人都曾墊支,如不參與登報會對計劃造成財政壓力,並猜測因有關原因,導致部分人決定不繼續登報。及至後來團隊有結論,只有不支持登報的成員留下來,他才重新加入群組。

英國會議員來港觀察示威李與對方會面

至於「G攬」群組與「SWHK」間的關係,李解釋當時群組內成員有認同自己身份為「G攬」,也有人認同自己為「SWHK」,兩者都沒會章或會員制度,亦沒有特別原因需盡快成為正規組織,及至2019年底「G攬」及「攬炒巴」雙方團隊有整合,便重新命名為「SWHK」,但直言日常運作上其實沒有分別。

控方下午續圍繞「SWHK」的活動提問,展示網頁截圖顯示在英國分類下,曾有「成功邀請Bob Seely MP 8月31日到港觀察示威」一項,問及李宇軒Bob Seely訪港情況。李憶述當時「攬炒巴」於Telegram通知,指英國國會議員Bob Seely有意來港觀察示威,望有人在港接待,最終由前學民思潮成員提供協助,李自己亦有參與,當時該名前學民思潮成員負責大部分行程安排,李宇軒則曾到銅鑼灣的酒樓與Bob Seely等人晚膳,而當時有人安排Bob Seely到街頭觀察示威情況,包括警方使用催淚彈等,而Bob Seely訪港花費就有運用「中英聯合聲明登報行動」的籌款,因探訪亦與英國有關,涉款就不足數萬港元。

控方就問李帶Bob Seely觀察示威有何目的;李指因Bob Seely想親身、親自觀察當時香港發生的事情,而當時街頭示威為其中一樣,「喺當時嚟講、喺香港嚟講,係比較重要嘅事」。控方又追問李與Bob Seely會面時討論的事情,李指主要總結當時香港發生的事,以及有關香港自由及民主的狀況,解釋因在2019 年時,有很多街頭示威,以及大家對當時自由民主狀況不滿的情況,而他當時主要為協助「攬炒巴」,因對方稱Bob Seely想訪港,而在Bob Seely回英後就可繼續跟「攬炒巴」合作,惟他們間的來往據其理解,主要是引起對香港民主自由的關注,但不清楚具體情況。法官李運騰就關注李宇軒似乎沒有陪同Bob Seely觀察示威,李確認,並表示不知道由誰提出Bob Seely訪港。

控方多度追問「國際線」

李宇軒另確認,他於2019年9月9日成立「香港故事有限公司」,解釋原意是透過成立社運組織的公司戶口收取及控制眾籌款項,或使用其「真身」參與活動,惟後來眾籌資金已透過美國信託基金戶口控制,加上以「SWHK(重光團隊)」名義行事更為有效,「所以個公司就擺咗喺度」。

控方今又展示一個名為「Coffee On Sunday」的WhatsApp群組,由陳梓華於2019年9月29日開設,成員只有李及Mark Simon,訊息顯示陳在群組內標籖Mark Simon,隨後表示「This is @AL(李宇軒) LL」;李確認是他首次被介紹予Mark Simon,同時因而知道對方屬陳梓華一方。李供稱,在群組開設前從未見過Mark Simon,亦對對方沒任何認知,至後來才知對方屬黎智英一方。

控方之後追問李如何得悉,李指自己是及後或從報章知道Mark Simon為黎智英的「right-hand man(左右手)」。而在會面當天,他沒有與Mark Simon攀談。法官李運騰就關注會面當天,在到達會場後曾向現場眾人介紹自己。控方另追問李獲邀原因,他解釋因自己籌備過國際登報活動,加上當時參加過國際人權會議,「喺international呢條線有做過嘢」;控方就再問及國際線的意指,李稱是除香港以外的國際,又指所做的事情,包括提高對香港自由民主的認知,以及重光團隊欲進行國際遊說,包括應對當時香港惡化的自由民主情況;李又同時向控方指,自己非想迴避問題,「但當時真係冇一個共識我哋要做A、B、C」。至於與美國參議員的會面,李宇軒強調當時確實說不出希望對方做的事情,最後只空泛地表示望美國「做啲嘢address」,並請求參議員能作出行動,但並沒有談及具體方案。

審訊周四(21日)續。

案件編號:HCCC51/2022

記者:胡彗藍(加拿大 多倫多) 編輯/網編:畢子默